11月9日,地处胶东半岛的烟台海阳市进入供暖季。当时针指向0时,海阳市全域核能供热模式正式启动。核能综合利用带来的暖流进入城区家家户户,供热面积达450万平方米。从燃煤取暖进入核能供热,海阳市着力打造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率先成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破题者。
供暖费降了
推开家门,暖意融融,舒适宜人。“今年第一次体验核能供热,刚供暖温度就达到了23摄氏度,效果不错。”在海阳金阳海岸小区,居民成京增欣慰地说。今年,海阳市核能供热进一步扩大面积,实现建成区全覆盖,面积达450万平方米。
从2018年12月核能供热项目正式立项,到2019年11月70万平方米的小区实现核能供热,再到2021年11月完成核能供热“全覆盖”,短短三年时间,海阳核能供热项目完成了从概念到设计规划、落地实施、完善改进。
核电供热从何而来?早在2019年,海阳核电站1、2号机组投入商运,产出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有了“清洁电”能否产出“清洁热”?核能供热的构想随之产生。
海阳市委书记刘宏涛介绍,海阳核电站一期1号、2号机组2019年投入商运以后,海阳市就围绕挖掘核电自身潜能进行商业供热方面的研究,经过前期专家论证,2019年5月24日,海阳市政府与山东核电正式签约,共同启动推进核能供热项目,开创了国内核能商业供热之先河。
今年有了核能供热,海阳的供暖费不升反降,每建筑平方米较往年还下调了1元,从原有的22元/平方米降到21元/平方米。“海阳城区核能供热不再需要大规模使用传统煤炭,煤炭价格上涨与海阳供暖费用调整关系不大,下调取暖费也是让利于民,努力实现‘核能供暖更暖人心’的惠民目的。”海阳市市长刘海彬说。
清洁又安全
“核能供热是从核电机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为热源,通过换热站进行多道隔离、多级换热,最终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用户,此过程仅有热量的传递,没有水等其他介质交换,保证用户取暖清洁、安全。”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放说。
2019年7月10日,海阳核能供热一期70万平方米项目开工,当年9月30日全部完工。2019—2020供暖季,海阳市70万平方米共7757户用户使用上了核能供热,整个供暖季运行平稳顺畅,状况良好。经过一个供暖季的实践检验,山东省能源局对海阳核能供暖给予了“清洁、安全、稳定、高效”的结论,项目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全国范围内示范推广,并被授予“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
在海阳市海源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新看来,与传统锅炉供暖相比,核能供暖具有三大优势:一是使用核能供热后既确保了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又保证了用户家中温度持续稳定,不再因环保指标、锅炉设备检修等各种问题影响供热。二是使用核能供热后,不再使用原来的锅炉及环保设备,核能供热各站实现无人值守,节省了电费、维修保养费、环保支出以及人力成本。三是科学规范管理,实现了智慧供热、科学供热和稳定供热,使供热能力、供热质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
海阳核电站1号机组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电联产机组,取代了海阳12台燃煤锅炉,每个供热季减少耗电900万度,可节约燃煤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二氧化硫1188吨、氮氧化物1123吨、热量130万吉焦,相当于种植阔叶林1000公顷,将大力改善海阳市供暖季大气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
胶东经济圈都温暖
在保障海阳整个城区“零碳”供暖的同时,两台核电机组每天还能够发电5800万度,可以满足青烟威地区全部居民的生活用电需求,有效保障区域电力供应。未来,海阳核电站将拥有2亿平方米的供热能力,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清洁能源保障,惠及周边地区更多居民。
目前,在海阳市,国内四大涉核央企有三家在海阳投资项目,累计引进涉核项目20余个,初步建立起了从核电研发设计、设备生产制造安装、运营检修服务及发电监测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体系。
海阳出台《海阳市清洁能源示范市建设实施意见》,将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全面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全力打造全链式、集约化的全国知名核电产业基地。下一步,海阳将推广核能供热、海上风电、氢能储能、海水淡化、生物质发电、渔光互补等清洁能源项目,导入绿色低碳的高端装备、新材料、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全面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力争在区域能源综合运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将海阳打造成为一个全国知名的“双碳”经济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