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红”,为什么这么“红”?

2021-12-05 18:14:50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沂源红”,为什么这么“红”?
“沂源红”,为什么这么“红”?

  □ 本报记者 张春晓 于新悦

  冬日,沂源。记者跟随“沂源红”宣讲团进村宣讲。

  路上,问宣讲员,下乡讲了多少场了?没人能说出准确的数字,大家先是一愣,继而一笑:“记不清了,几百场吧。”

  现场,问身边的乡亲,听起来咋样?有人说:“有滋味,听不够!”有人问:“啥时候再来?”

  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村入户,这里的宣讲“热气腾腾”。

  淄博市沂源县地处沂蒙山腹地,沂蒙精神重要发源地之一。在这片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域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9%以上。

  “沂源红”,是当地有名的苹果品牌,让乡亲们走上了富裕的路子。

  如今,“沂源红”已不仅仅是苹果的代名词,也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宣讲品牌。今年11月,“沂源红”宣讲团被中宣部授予“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是山东省县域今年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从漫山遍野“苹果红”,到遍布城乡“宣讲红”,“沂源红”宣讲团,为什么这么“红”?

  讲,鲜活的理论!

  ——以“供给侧”思维激发宣讲“新活力”

  “大家看过电影《长津湖》吗?我爷爷朱彦夫就是长津湖之战的亲历者,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失去了四肢和左眼。电影里有一个细节,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中一天只有一个冻土豆充饥。我爷爷退伍后从来不吃土豆,他说,一看到土豆,就想起全连牺牲的51名战友……”

  11月26日上午9点,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朱彦夫事迹陈列馆内,一场朱彦夫事迹宣讲正在进行。

  宣讲者,是朱彦夫的孙子,今年28岁的朱帅宗。

  听讲的,是西里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38名学生。“朱爷爷是英雄,超级英雄,我要学习他,不怕困难!”一颗自强不息的种子,种在了8岁的刘明轩心里。

  “沂源红”宣讲团成立于2018年,三年时间,这支队伍从最初几十人,发展到如今有816支宣讲分队、1100名基层宣讲员。他们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23岁,平均年龄36岁,带动了县内外300多万名党员和群众学习理论、接受教育。

  队伍何以越来越大,活力何以越来越旺?

  “好种子结好果子,源头活水最养人。就得讲管用的理论、鲜活的理论!”沂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运介绍,“沂源红”注意以“供给侧”思维激发理论宣讲“新活力”,“讲什么”很明确,“核”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总书记的最新讲话精神。“为何讲”也很明确,就是让新时代新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国家到小家,这十来年的大变化,群众切身看得到感受得到,打心底里拥护总书记、拥护新思想,对新时代新思想有很深的情感认同,愿意听、听了信。宣讲,就是激活、提升,贯通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让大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一心一意跟党走。”孙守运说,“越走进基层群众,你越会发现,人们的精神需求、理论需求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

  为此,沂源整合全县宣讲资源,重点打造了两支宣讲队伍:一支是由先模人物、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组成的“专业宣讲分队”,另一支是由五老志愿者、文艺骨干、教育工作者、基层党员群众等组成的“百姓宣讲分队”。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宣讲力量充实,部门、行业、领域宣讲全覆盖,村村(社区)都有宣讲员。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弘扬沂蒙精神,是“沂源红”宣讲的重点之一。“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朱彦夫、“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李振华、“黄牛书记”张继学等先模人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沂蒙精神。他们是“沂源红”宣讲团的“生动教材”。

  朱彦夫事迹宣讲团,近两年在山东省直和16市开展巡回宣讲17场,2万余名党员干部群众现场聆听。作为“沂源红”百姓宣讲团的成员,朱帅宗常讲的主题是“接过爷爷手中的枪”。通过他的宣讲,英雄朱彦夫不忘初心、坚定信仰,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精神,影响并感染着无数人。

  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沂蒙老区半个多世纪教书育人……84岁的李振华至今依然活跃在宣讲一线,带动更多人特别是“8090”的新青年加入宣讲队伍。“沂源红”宣讲团就有“振华使者”这样一支宣讲分队,团队名称正是取自李振华。成员有90后教师,有90后民警,有90后社区干部,有90后创业者……通过他们,一个个感人的爱心帮扶故事,以宣讲视频的形式,在网上传递开来。

  创,共鸣的声音!

  ——以“接地气”收获“高人气”

  上世纪90年代,沂源县西里镇山西万村村民李兆春,在果园发现一株枝条不长、但花芽饱满的品种,带着一丝好奇,他尝试着嫁接了两株,没料到第三年就进入盛果期。这最初两株果树,经过自主培育、适度扩繁,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品种。

  这位朴实的农民当时不会想到,这一质脆多汁、含糖量高、酸甜适口、风味醇厚的新品种,之后竟掀起了一场“果业革命”,果农们对此赞不绝口,后经农业部门认定,被冠以“沂源红”。果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曾说:“沂源红是个好品种。”

  “美丽的沂河源头,绿色葱茏。踏歌起舞的梦中,我看到一片红……那片红,就是沂源红;那个梦,就是中国梦。繁华似锦的大中国,为你绽笑容;国富民强的好年代,我们大步前行。”和宣讲团成员同车同行,记者不止一次听到有人哼唱这首《沂源红》。

  如同“沂源红”苹果扎根这片红色土地,“沂源红”宣讲团,也始终扎根群众,用百姓自己的话、说百姓关心的事、讲百姓信服的理,鼓励宣讲员放开手脚大胆“创”,创新宣讲形式,延伸宣讲阵地,以“接地气”收获“高人气”。

  11月25日下午6点,夜幕四合。燕崖镇朱家户村村头的大核桃树下,一板一眼、声情并茂的京东大鼓开唱:“这百年前,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啊,把革命的火种来点燃,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为了人民把身翻……”演唱者朱化增身穿蓝色长袍,敲鼓打板演唱,十几位村民坐在石桌前听得入神。精彩处,有人禁不住站起来鼓掌叫好。

  “俺喜欢听这个!俺明白着哩,这是在唱共产党好,在唱社会主义好。”80岁的朱家户村村民赵元贵说。

  朱化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东大鼓的代表性传承人,也是“沂源红”宣讲团成员。这次他表演的唱段《旗帜》,是他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门创作的作品。“老话说‘以百姓心为心’,乡村振兴、保护山水、共同富裕,这些新鲜事新政策大伙儿都挺关心,曲艺的形式,大伙儿都喜欢。”朱化增说。

  宣讲,非得在礼堂、课堂吗?

  在沂源,公园里的凉亭、村头的石桌、田间地头,都能成为宣讲的阵地。

  哪里群众多,就到哪里讲;群众何时闲下来,就在何时讲;怎么受欢迎,就怎么讲。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主阵地,“沂源红”宣讲团吸纳426名村党组织书记、228名“第一书记”为农村宣讲员。他们走进果园、走进广场,打造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小微宣讲点”,把理论宣讲的“主战场”搬到老百姓生产生活的现场,变“吸引群众来听”为“走进群众去讲”。

  “我们村有500多亩苹果园和800多亩樱桃园。农忙时,村里基本见不着人,都在果园里忙活呢。”中庄镇南刘庄村党支部书记马春霞,把宣讲搬到田间地头,开起“沂源红”果园宣讲微驿站,农活间隙和大家拉惠农政策、党史故事,拉“总书记是咋要求的,村里是咋干的”。“拉着拉着,就变成你一言我一语,都成‘宣讲员’了,总书记的一些金句,像‘要幸福就要奋斗’‘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时不时从大家的话里冒出来。”马春霞笑着对记者说。

  聚,精神的力量!

  ——“粉丝”变“讲师”,“青年”引领“青年”

  这是一个“粉丝”变“讲师”的故事。

  今年55岁的张学军,是一名企业退休人员。

  “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春松”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宣讲员、退休干部刘忠东,在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题宣讲时,讲到了“半条红军被”的故事。

  刘忠东讲得哽咽,台下的张学军听得落泪。

  “我觉得我应该站出来,像刘老一样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张学军心中仿佛有一团火被点燃。经过培训、试讲,她正式成为一名宣讲员。《开国将帅身上的弹片与信仰》,是她最爱讲的一篇。“革命前辈用行动告诉我们信仰、信念、信心的力量。”张学军说。

  “春松”老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沂源红”宣讲员陈大鲁告诉记者,队员们将宣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走进社区、学校,一年下来,文明实践主题文化活动搞了1000多场,“给社会添了正能量,给人们长了精气神,大家都说,自己也越活越年轻了”。

  这是一个“青年”引领“青年”的故事。

  陈义冲,沂源县鲁山镇一名返乡创业青年。

  老家有种植桔梗的传统,陈义冲回乡创业干起了桔梗加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他探索出“协会+企业+小微站点”的新模式,带动就业230多人。他曾经的小作坊,也发展成为年加工桔梗800多吨、产值1500多万元的企业。

  “乡村振兴,天地广阔。”陈义冲平时在网上积极发视频做宣讲。沂源县悦庄镇中营村在外地工作的赵欣欣,看了后很受触动,也回乡投身乡村振兴大潮。“举起手机,改变家乡。”赵欣欣在抖音上注册了“玖月沂蒙”账号,展示家乡风土人情,帮老乡直播卖货,粉丝到了12.9万。

  青年人讲给青年人听。“沂源红”宣讲团里,像陈义冲一样的80后、90后成员,占比达到86%。

  办,暖心的实事!

  ——百姓心里有杆秤,办事走心宣讲就入心

  宣讲,如何走深走实?

  “教育者先要自己受教育。”这是冯成文的回答。

  冯成文是燕崖镇计宝峪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黄牛书记”——朱家户村原党支部书记张继学事迹的宣讲人。

  “我们村和朱家户是邻村。20多年来,我亲眼看着朱家户不断发展变化。张继学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冯成文说。

  “当村书记,就得实实在在给群众办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张继学这些话,让冯成文学到不少工作方法。

  是宣讲,更是追随。“学习张继学,我们村一定要赶上朱家户!”冯成文说。

  “无声的宣讲”别有力量。这是沂河南村党支部书记徐洪亮的体会。

  徐洪亮是大家公认的“明星”基层宣讲员。他说的“无声的宣讲”,就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们常说事半功倍,还真是这个理。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讲离不开做,为群众办事越实在,宣讲就越有效”。

  对山区群众而言,冬季“洗澡难”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沂河南村85岁的村民刘文美说,山区冬天冷,在家烧热水洗澡挺不方便,年轻人跑五公里到镇上澡堂去洗,老人行动不便,再加上不舍得花那个钱,不少人整冬天不洗澡。

  今年7月,沂河南村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资金建起民生综合体,有互助养老幸福院,还有长者食堂、益民澡堂、中心卫生室、理发室,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解决过去的很多操心事、烦心事。

  “这是俺头一回进澡堂咧!往后冬天洗澡,不愁了!”说起这事,刘文美有些不好意思,但话里透着满满的幸福。

  沂河南村益民澡堂,比镇上的澡堂便宜三分之一,对七十周岁以上的老人、低保户和残疾人,全部免费。

  今年,沂源县将在乡村建成100个益民澡堂,并在偏远山区设立医疗便民服务点……徐洪亮说,“办事走心,宣讲就入心。讲的带劲有底气,听的心服口服。咱都诚心诚意为老百姓办实事,老百姓看到咱们党说话算数,和他一条心,做的比说的还多还好,能不铁了心跟党走吗?!”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