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山东做好“加减法”

2022-01-27 09:53:16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鞠月芹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多重目标的协同实施期,迫切需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加快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局,扎实开展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代表委员们表示,要强化系统治理、标本兼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山东做好“加减法”

  绿色山东频出减碳新招

  □ 本报记者 赵丰 王建 齐静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多重目标的协同实施期,迫切需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代表委员们表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系统治理、标本兼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为转型注入科技“源动力”

  作为煤炭消费、煤炭发电装机占比“双高”大省,山东绿色低碳转型必须立足以煤为主的省情。报告提出,扎实开展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离不开先进技术装备投入。”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栩委员说,公司建成了世界上首批应用二次再热技术的超超临界百万机组,能耗水平达到世界最优。华能系统内首台套生物质直燃耦合项目,可大幅减少燃煤污染物排放,低温法污染物一体化脱除的COAP示范项目,可实现燃煤电厂污染物近零排放。

  王栩建议,转型的同时,要注重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煤气化、煤制氢、绿色煤电等技术应用,推动传统煤炭、煤电企业向综合能源企业转型、向特高压输电线路上游发展。

  “十四五”末,山东煤炭消费比重要下降到60%以内。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企业如何因势而变?

  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伟代表表示,转型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集团将密切关注碳减排领域前沿技术研发应用,立足能源集团主体产业,用好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突出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电减碳控碳、煤化降碳固碳、氢能、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大攻关力度,着力为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李伟说。

  报告提出,深化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推进清洁取暖通道城市应改尽改,非通道城市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

  省清洁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振函委员说,我省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规模利用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相比较而言,我省地热开发利用现状与地热资源储存量大、分布广、开采条件好的先天资源禀赋优势并不相符。

  “通过加强科技攻关,我省在砂岩热储回灌井钻探施工与成井、地热尾水回灌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地热资源找矿突破和地热清洁供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遵循。”李振函建议,为更大程度开发利用地热能,应尽快规范、简化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审批,出台地热清洁能源供暖扶持政策,让清洁能源温暖更多家庭。

  扎实开展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绿色低碳转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双碳”战略的一项托底技术,CCUS正面临发展的窗口期,需要加快技术储备。

  报告提出,支持胜利油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重点实验室建设。“从目前看,通过二氧化碳驱油技术达到碳封存是比较有效的办法。去年,中国石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重点实验室落户胜利油田,下设5个实验室,致力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孔凡群委员介绍,近几年,胜利油田已经开始和热电厂合作,通过二氧化碳驱油技术,进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二氧化碳捕集能力达10万吨以上。

  中国石化集团齐鲁分公司党委书记张绍光委员说,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是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目前,齐鲁石化二氧化碳捕集工艺装置建设基本完成,正在调试。胜利油田的低温密闭高压注气站、注气管网及井下气管柱也准备就绪,预计今年3月能够投入运营。

  虽然二氧化碳驱油对碳封存作用明显,但由于二氧化碳捕集成本高,相关企业开展碳捕集的积极性不高,影响着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胜利油田的二氧化碳驱油和封存潜力很大,2025年规划注入能力要达到500万吨以上,助力区域减排降碳。

  孔凡群建议,为加快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一方面碳排放企业要提高认识,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支持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碳捕集工作。

  报告提出,引导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不久前,我省圆满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配额清缴工作,淄博热电集团公司参与其中。

  “碳交易为企业减碳降碳增加了内生动力。”淄博热电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玉明代表说,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改投入,既减少了碳排放,又有一定收益。他建议,随着参与碳交易行业覆盖范围的扩大,要根据产业特点,加快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实施,一些企业开始重视对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见到了效益。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胜代表说,通过在不锈钢炼钢中进行二氧化碳回收和利用,既减少了碳排放,又降低了成本,吨钢成本能降低20至30元。

  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勇探新路

  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方法,绿色低碳转型领域相关经验还不充分,更需要试点单位先行先试,摸索经验,勇探新路。

  报告提出,高质量完成国家“三区三线”划定试点工作,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合理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空间,进一步明确红线、底线,加快构建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

  “推动烟台开展烟台智能低碳城市试点”也写入了报告。作为试点城市,烟台积极调整能源结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47.6%,创造了“四个第一”:形成了全省第一的清洁能源规模体量,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海阳成为全国第一个“零碳”供暖城市。

  烟台市市长郑德雁代表表示,下一步,烟台将以率先建成国际领先的智能低碳城市为目标,重点抓好丁字湾双碳智谷、长岛国际零碳生态岛、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等建设,实施海阳核电二期、国家级先进能源示范区等新能源工程,今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推动城市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市政网、生态网“五网融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让碧海蓝天、绿水青山永驻烟台。

  摸清家底,掌握自身碳排放情况,才能明确减排目标和减排措施。将数字化与绿色低碳转型深度融合,浪潮集团开启新的探索。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柏华委员说,浪潮刚刚推出碳管云一站式碳管理平台,支持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企业碳履约全过程、重点排放行业全链条的碳管理,为企业提供科学全面的碳中和综合解决方案。

  去年,我省70个县(市、区)成为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入选数量、装机容量均居全国第一。泰维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希明认为,我省应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大光伏发电推进力度。

  “当前,分布式光伏发展面临着投资建设成本、运维成本、企业融资成本高的突出问题。”于希明建议,政府应重点针对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出台扶持政策,加强行业规范,出台运维标准,激发绿色能源发展活力。

  ■短评

  打好绿色低碳转型主动仗

  □ 赵丰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牢记“国之大者”、扛起责任担当,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具体安排,必将推动各项任务目标落实落地。

  打好绿色低碳转型主动仗,首先要提高站位、明晰形势。“十四五”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时间宝贵,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到一个区域,小到一家企业,谁率先拥有领先的碳减排能力,谁就将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反过来说,谁没有把握住这个关键期,之后的发展必然受限。一句话,绿色低碳将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

  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绿色低碳转型是系统工程,全面推动,重点推进,需做好顶层设计,把握关键突破口。当前,国家已出台相关意见与行动方案,我省也在深入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各地及企业也应提早着手,做好摸清碳家底等基础工作,抓好提前量,把握主动权。

  要眼盯未来,加强技术储备。“十四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储备期,节能减排、非化石能源利用和碳捕集、利用、封存等减碳关键技术会取得进展,甚至新的技术都有望产生。只有紧盯前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做好未来技术储备,才能打好打赢这场硬仗。

  用排污权交易

  “撬”动绿色发展

  □ 本报记者 齐静

  “作为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学者,我比较关注环境保护与治理内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加快推进排污权市场化交易’,说明我们开始思考如何用排污权交易‘撬’动绿色发展。”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悦委员说。

  “在一定区域内,我们可以核算出某种污染物实现自然净化的总量,环保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这个数值及区域内排污企业的数量、生产性质等,确定每个企业的排污指标,进而确保各个企业的排污总和不超过该区域能承载的排污量。也就是说,排污企业经环保监管部门批准后,可以在分配额度内排放污染物,这就是企业的排污权。”李悦说,既允许企业生产发展,又保证环境不遭受破坏,实行排污许可制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

  省生态环境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我省已完成了108个行业和4个通用工序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核发排污许可证3万余张。在李悦看来,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是在为推进排污权市场化交易作准备。“排污许可制是一种静态管理模式,随着时间发展,原有企业可能会成为高污染、低产出的落后产能,但因其占有一定的排污指标,会影响该区域引进其他企业,基于此,国家提出了排污权交易,即一些排污企业可以有偿出让排污指标给有需要的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落后产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

  去年8月,东营市获批我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出台了《东营市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试点暂行办法》,明确试点范围为精炼石油产品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等行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东营因油而建,因油而兴,构建了与之相辅相成的工业体系,也存在资源型城市既有的产业层次低、污染排放重等问题。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试点,对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良好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必昌代表说,排污权作为排污单位的无形资产,具有变现、抵押贷款等作用。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革新和主动治污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解决环境容量资源有限和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矛盾。

  “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制定《暂行办法》配套的相关实施细则,合理确定排污权交易机制、排污权基准价、排污权出让收入管理等规程,力争2022年底前排污权正式启动进场交易。”陈必昌说。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环境保护的主体。通过发放排污许可证,守好“浓度”底线,可以倒逼企业不断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前些年,我们作为纯水泥粉磨站企业,主要污染排放物是粉尘。为达到排污许可要求,我们从生产工艺环节入手,对三条水泥磨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实施全密闭生产,对粉尘进行了有效控制。”潍坊山水水泥有限公司质控室主任、工程师秦玲代表说。如今,经过不断转型升级,潍坊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已经从生产水泥转向生产环保新型墙体材料,粉尘排放量大为减少。她表示,推行排污权市场化交易后,转型成功的企业可以把排污指标放入市场进行交易,对企业来说也是好事。

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山东做好“加减法”

  打造生态环保产业集群

  做好“扩”和“优”两篇文章

  □ 本报记者 王建

  如何开展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是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员张成如委员关心的问题。他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济南、青岛、淄博三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建设,打造10家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环保产业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山东传统产业占比大,对生态环保装备、材料和技术工艺的需求量也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另外生态环保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山东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目标。”张成如认为,山东打造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很有必要。

  打造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山东不仅有需求,还有良好的基础。经过快速发展,我省环保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产值规模处于全国中上游,生态环保产业门类齐全,覆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等经营领域。以淄博为例,生态环保产业涉及22个行业类别,2020年拥有环保产业企业209家,从业人数1.3万余人,环保产业营收46.37亿元。

  “近年来,淄博聚力实施生态品质提升工程,生态环保事业和生态环保产业协同发力,生态环保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力推动了生态环保产业迅速壮大,生态环保产业的快速壮大又极大促进了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代表说,淄博生态环保产业门类齐全,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以鹏达环保炭基环保新材料与固废资源化产业基地和以桓台县“中国膜谷”制造基地等为代表的生态环保产业基地,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

  在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山东生态环保产业也面临产值相对偏小、龙头骨干企业较少、产业集群不发达等挑战。《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努力将生态环保产业打造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规模、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前列。如何培育壮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张成如建议,生态环保产业发展需要把技术作为支撑,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同时也要注意数字赋能,做好“扩”和“优”两篇文章。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淄博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建设,为淄博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江敦涛说,将把生态环保产业作为“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打造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生态环保产业集群。

  除了打造生态环保产业集群,我省还将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到2025年生态工业园区比例力争达到工业园区的50%以上。蒙阴县围绕绿色转型、零碳经济、生态工业,建设了“两山”理论实践创新产业园,发展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签约激光器及复合功能晶体材料生产、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生产等项目。“下一步,我们将以‘两山’理论实践创新产业园为引领,积极探索将县经济开发区建设成生态经济开发区,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园区。”蒙阴县委书记王丽云代表说。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