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生威向未来!听听六位齐鲁儿女的新春心愿

2022-02-01 13:05:11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李欢

  虎虎生威向未来。除夕,大众日报选取了6名各个战线上的英模人物,他们有的是奥运冠军,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是第一书记,还有疾控人、滑雪教练……这些行业拔尖人才纷纷谈了他们的新年感悟、未来计划,让我们一起来聆听!

  奥运冠军陈梦——

  拼搏每一天,争夺“大满贯”

  □ 本报记者 薄克国

  2021年,陈梦成为继李晓霞后又一位包揽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和女团金牌的山东运动员。

  “能够作为一名中国队运动员参加东京奥运会,并获得奥运会女单和女团的两枚金牌,完成了我从小打乒乓球的梦想,对我来说,2021年,是幸运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1月31日,奥运冠军陈梦在青岛家中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奥运会舞台是我很多年来的梦想,获得两枚金牌,为国家,也为家乡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陈梦说,取得这样的成绩,跟十多年里一直支持、帮助和鼓励她的人分不开的。“在我的乒乓球的道路中,从青岛市队到山东队,再到国家队,每个阶段,教练和领导都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鼓励,特别是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是不离不弃地鼓励我、支持我,这种鼓励和支持,是激励我奋进的力量。”

  2021年7月29日晚,青岛市体育局有关领导、陈梦的前教练、父母的朋友们,在陈梦家里一起观看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现场直播,欢庆陈梦夺冠。她说:“当天,我的手机里信息都‘爆炸’了。通过朋友转发的视频,看到家里人喜庆的情况,我当时虽然很开心,毕竟比赛没有结束,赶紧暂别‘喜悦’,马上准备女团比赛。”随后,陈梦不负众望,和队友合作,击败头号劲敌日本队,捍卫了国乒荣耀。

  在母亲的影响下,陈梦5岁就开始打乒乓球,并且训练十分刻苦。刻苦努力的陈梦很快脱颖而出,13岁就入选了国家队。

  今年除夕夜,家里为陈梦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其中有她爱吃的蛤蜊和大虾等海鲜。提起春节,她说,最近的六七年时间里,由于备战东京奥运会等原因,这是第二次回青岛与亲人一起过春节。她说:“备战奥运会的年份,春节一般不会放假。在哪里训练,就会在哪里过春节,要么与队友一起,要么父母去看我,抽一天见个面,然后进入紧张的训练中。”

  “冬奥会冰雪项目,我都喜欢看,特别唯美。我一直想去学滑雪,以后有机会了,一定去尝试。”陈梦说,“希望北京冬奥会圆满成功举办,也希望中国运动员取得理想的成绩。”

  如今陈梦距离“大满贯”只差一个世乒赛冠军。她表示,“大满贯”是每个乒乓人所向往的,现在已经完成了两个目标,自己会拼尽全力地走好每一天,希望能够有像前辈们一样的荣耀“刻”在自己身上。

  谈起新年愿景,陈梦表示,东京奥运会已经过去了,希望新的一年里重新出发,咬定新目标,继续发扬敢于拼搏、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全力拼搏,展现体育的魅力,创造更好的成绩。

  工程师苏成云——

  希望做成世界一流的自动变速器

  □ 本报记者 张 蓓

  1月26日,随着最后一组标定小组平安凯旋,商用车纵置后驱8挡自动变速器(下称“纵置8AT”)首次冬季标定结束。50天前,22名勇士,22辆新车型,搭载着国内首款纵置8AT,从潍坊出发,通过多项寒区试验,进行综合性能验证。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成云第一时间来到整车应用车间了解试验情况。车轱辘上还印有漠河、伊春、海拉尔、五大莲池的雪迹,获取的一组组最佳数据,将为今年产品的批量上市提供可靠性保障。这样的试验,在产品上市前已开展了近千项。

  “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研发及产业化(下称“横置8AT”)”曾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弥补了国产自动变速器的空白。6年已过,时任小组负责人苏成云,如今已是盛瑞总工程师。42岁的他正带领一支以“80”“90”后为主的百人研发团队,在纵置8AT这一新领域大展拳脚。

  “横置8AT用于乘用车,纵置8AT用于商用车。”苏成云说,AT变速器在国内商用车领域还是一个空白,很多车型现在仍以手动变速器为主,即便有也是依靠进口,但自动化是趋势。

  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横置到纵置,虽大原理差不多,实际却相差甚远。用苏成云的话说就是,除了螺栓共用,剩下的基本要重新来,包括原理、框架、结构、控制策略、传动系统等。研发历时近3年,2021年7月1日,国内首款自主商用车纵置8AT下线。

  在展厅记者看到,纵置8AT形如一只银白色的实心喇叭,外观比横置8AT更瘦长,扭矩更大。纵置8AT替代进口,不仅能向市场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也能让国内商用车产业链更加独立自主。计划于今明两年,3个汽车品牌、7款新车型,将搭载这款新品上市。

  眼下,因纵置8AT即将量产,苏成云更忙了。“现在是量产准备阶段,一边配合整车进行产品优化,一边进行量产前的验证和调试。”1月27日上午,在装配车间测试台,苏成云正对一台皮卡用纵置8AT,进行油压和电流的参数调试。300多个零部件,就是100多个工位。这样的调试,工程师们每天都在进行,奔走于各个工位间。

  与此同时,腊月二十九,首条纵置8AT生产线上线。新领域、新产线、新产品,新年里苏成云格外高兴。1月26日,他又有了新身份,在盛瑞传动2021年度总结表彰暨2022年军令状签授、大干一季度动员大会上,他被公司聘任为“卓越科学家”。

  “2022年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满怀信心,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做出贡献!”苏成云的愿景是希望能做成世界一流的自动变速器。他说,2022年团队将发扬“科研疯子”精神,通过升级换代及新技术研究,实现品牌引领市场。同时,将聚焦汽车产业低碳化,开发新能源车用电驱系统。

  科学家郭学平——

  让透明质酸“飞入寻常百姓家”

  □ 本报记者 王健

  1月31日,除夕,喜庆的红灯笼早已挂满泉城济南的大街小巷。当天下午2:30,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首席科学家郭学平还在查看在研产品的发酵情况。“这些设备都是国产的,现在我们的技术和装备水平,一点也不输国外。我们透明质酸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接近43%,稳居行业第一。”说起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透明质酸,他满脸自豪。

  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透明质酸,最初是从鸡冠中提取的,其价格“贵过黄金”。作为国内最早一批透明质酸领域的研究者,郭学平利用自己组装的设备,成功通过发酵法研制出透明质酸,并于1992年完成了小试研究,填补了我国该项技术空白。此后,郭学平带领的研发团队又引领了酶切法精准控制分子量的第三次透明质酸产业革命,也让透明质酸“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透明质酸原料销量已占全球总销量的80%以上,销量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均为鲁企,这两年山东更是在化妆品行业异军突起,成为了继长三角、珠三角、杭州以外的化妆品‘第四极’。”郭学平笑着说,2021年初,透明质酸作为新食品原料获批,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是跨越式的,现在已经有了加入透明质酸的饮用水、牙膏、白酒等商品,未来还会有更多新产品上市。

  支撑这一切的还是科技创新。“透明质酸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一定离不开合成生物学,这将是支撑全省透明质酸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发力点。”郭学平介绍,合成生物学是目前生物科技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核心就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获取想要的细胞,打造细胞工厂,“使用这种技术生产透明质酸,产量至少翻一倍。”

  2021年底,华熙生物申报的“山东省生物活性物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已获省科技厅批复,正开展生物活性物的先进绿色制造研究,目标是建成国际领先的生物活性物合成生物学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工程化应用、成果转化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平台,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一体化布局。

  “目前,我们已经搭建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并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山东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国家重点高校院所开展了战略合作,成立联合创新中心。”郭学平说,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不断突破新技术,推出新产品,企业的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2021年,他们上榜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斩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荣誉。近年来,山东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创新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第一书记高健——

  让村民从土疙瘩里刨出“金疙瘩”

  □ 本报记者 孟令洋

  吃过晚饭后,村民三三两两地来到村委会,不一会儿,办公室里就聚集了30多人。

  “你虽是省里派来的,但是在种地方面还不如个小学生哩。”“我支持!土地流转起来,就能出去打工,有更多的收入。”“先看看大家怎么选择,如果大家都支持,我没意见。”

  ……

  临近年关的深冬,空气中透着凛冽,一场激烈的讨论却在枣庄市山亭区黄沟村委会里进行着,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经过一番争吵、沟通、协商,当晚初步确定流转近200亩土地加入新成立的合作社,全部种植双脱毒甘薯苗。这可让省工信厅直属山东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院派驻黄沟村第一书记高健和党支部书记助理高华建松了口气,“春节后就能着手流转、整理土地了!”

  黄沟村地处枣庄市山亭区卧龙山与北正山之间,因坐落在山洪冲刷的一条黄土沟旁而得名,是当地甘薯种植特色村。

  去年10月底,黄沟村甘薯迎来大丰收,村民们却没有收获的喜悦,反而个个面露愁容。“多年没改善品种,病虫害多,价格压根卖不上去。”村书记崔广艾拿着表皮坑洼发皱,个头较小的甘薯叹气,一句不经意的解释提醒了刚到村里的高健。

  在随后的入户调研中,高健发现,近些年来黄沟村种植的甘薯价格比往年低三四毛钱,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收入。

  丰产不丰收,让这个传统种植村陷入窘境。高健生出几分忧虑。没有种植经验是门外汉。高健就邀请山东土地乡村振兴集团的专家来到黄沟村实地勘验,发现问题的根源出现在育苗方式上。

  原来,村民多年来都是用留薯做种的方式进行育苗,随种植年头增多,种苗病毒逐年积累,甘薯的品质与产量随之下降。此外,零散种植以及靠天吃饭的种植模式也限制了甘薯品质和产量的上升空间。

  “黄沟村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合薯类作物的生长,如果能够采购双脱毒苗,规模化、科学化种植,亩产能够从现在的3500斤提高到6000斤。”听到农业专家的调研结论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高健脑海里浮现——改良新种苗,集约化种植。

  说干就干。高健和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改良现有品种,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进行试种,还申请成立“枣庄薯诚果品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

  怎么打消村民们质疑?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当晚,试点地块上的种植户还没等高健介绍完方案,一个村民就率先“发难”,质疑合作社的可行性。在反复解释中,村民渐渐了解了种苗、流转价格、销售模式、分红机制等问题,20户村民当晚就表示了同意。

  随即,山东土地乡村振兴集团表示,愿意以优惠价格向黄沟村提供双脱毒种苗,可在甘薯出售后给种苗钱。高健说,更换的不仅是优质种苗,更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种植观念。他开始琢磨以后的甘薯产业发展规划,今年合作社的土地全部试种新种苗,明年实现甘薯初加工,让村民从土疙瘩里刨出“金疙瘩”。

  “第一书记就要给村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高健说,一年不行那就两年,给所有村民“打个样”。

  疾控人孙成玺——

  与时间赛跑,精准阻击新冠病毒

  □ 本报记者 徐晨 通讯员 闫鹏飞

  今年的除夕夜,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当万家灯火为团圆而点亮时,有一群人仍像往常一样坚守在岗位上。

  这是山东省疾控中心业务管理部(应急办)主任孙成玺第三个不能回家的春节。“自从疫情发生以后,节假日都需要24小时留人值守。”他补充道,“目前国外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多地发生散发疫情,为了能及时有效处理突发情况,我们密接协查组人员春节期间不能够回老家过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孙成玺带领其他6位拥有流调专业背景的年轻力量,担起了密接协查的任务。

  密接协查管理是疫情管控的重要一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人们的生活开始回归正常轨道,跨省人员流动逐步恢复,但疫情仍会出现散发,一旦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密接或次密接进入我省,就可能出现疫情传播的风险。想要控制风险,需要迅速找到密接、次密接并查清旅居史,实行相应的管控措施。

  为了及时管控,“快”和“准”是新冠肺炎确诊者密接和次密接协查的两大关键词。

  首先要“快”。“新冠肺炎密接、次密接开始并不知道自己已存在感染风险,仍在继续正常工作生活。如果不及时找到他们,随着时间推移,接触的人员越来越多,疫情传播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疫情防控策略也无法及时精准施行。”孙成玺表示,即使找到密接、次密接,也要尽快判定疫情传播风险和传播范围大小,以便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最大可能地降低患者增量。为了做到“快”,孙成玺和密接协查组的人员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都必须坚守在岗位上,虽然长期担负着繁琐的工作,但大家深知责任重大,没人敢掉以轻心。

  其次要“准”,即确保对所有可能引发疫情传播的密接和次密接进行精准管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密接协查组人员有时不得不面对一些意外状况:按照防控方案要求,新冠肺炎疫情的密接、次密接需要采取隔离等管控措施,相关的误解也时有发生。“有的密接者坚称没有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或行程轨迹重合,却无法提供相应证据,一天打来十几个电话要求解除隔离管控措施。这种要求既不符合防控政策,也会给他人带来较大风险,我们只好耐心的一次次向他解释。”小组成员袁帅回忆。

  采访将要结束时,已经接近用餐时间,此时电话突然响起,小组成员姚明国迅速接起电话,另一边的传真机“吐”出一封来自河北省的密接协查函。“抓紧转发,这人在高铁上,马上就要换乘。”放下电话后,小组内其他人立马在自己的岗位上忙活起来,袁心雨负责联系密接者抵达目的地疾控,孙辉峰直接联系密接者将要到达车站,袁帅动作利落地确认密接函信息并拟定协查函发往目的地,直至确定密接所在地已经找到密接者并进行相应管控后,众人才舒了一口气。

  眼前的忙碌正是疾控人的工作日常。

  滑雪教练张合凯——

  希望更多孩子爱上滑雪

  □ 本报记者 刘磊 本报通讯员 王业宏

  “双膝前顶,提臀、收腹,上体微微前倾,腰背挺直。注意动作不要变形。”1月31日,虽是除夕,但张合凯却是不愿浪费这难得的好日头,仍是带着大女儿一一和小女儿多多直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一处滑雪场“打卡”上雪,恣意地享受冰雪乐趣。

  “滑雪,真的很上头,而且越滑瘾越大。”张合凯笑着告诉记者,近两年国内冰雪运动越来越有人气。

  出生于1988年的张合凯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如今,虽然只是在滑雪界名小有名气,但在极限轮滑赛场上驰骋了近20年的张合凯却是实实在在的领军人物之一,多次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大赛,曾获得过两次世界冠军,两届亚洲冠军和30多个全国冠军。

  谈及张合凯的“轮转雪”,其实还要从2017年说起。

  “那时候溜冰滑雪还远没有现在这么火爆。在朋友的建议下,才偶然接触到滑雪。但是从高处飞驰而下的自由感觉让人着迷,没想到从那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张合凯直言,愉悦刺激的滑雪体验每每都让他欲罢不能,一到冬天,他都会到北京或张家口等地的大雪场过过瘾。2020-2021雪季,厚积薄发的张合凯还拿下了双板自由式滑雪的全国冠军。

  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等孩子一放假,张合凯便带着老婆孩子赶到北京,一来能近距离感受冬奥会氛围,二来也能好好练练自己的闺女和学生。

  9点30分开始,上午的训练整整持续两个小时。

  午饭前,从雪坡一跃而下的张合凯开始享受其独属自己的滑雪时刻。转体720°接后空翻,再接cork720°……一套7组动作一气呵成。

  其实,最近两年,张合凯在从事轮滑教学的同时,也一直在尝试进行滑雪教学工作。“刚开始感兴趣的孩子不多,不过随着国家从上到下的大力宣传推广,能明显感到现在大环境在变好,周边滑雪场、滑冰场也多了起来。”张合凯说,自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以来,“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一步步走向现实,作为一名滑雪教练,他感觉近两年来学习滑雪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冰雪运动开始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冷冰雪”逐渐成为“热运动”。

  “前两年雪场上还是以成年人为主。今年再来这里,一下冒出了很多两三岁的‘小不点儿’。”张合凯说,尤其是前段时间,多多练习滑雪的视频在网上走红后,自己经常会接到很多网友的私信,向他咨询孩子学习滑雪的相关问题。

  站上奥运赛场是每个职业运动员的终极梦想,张合凯也不例外,“虽然抱有遗憾,但我希望能为冰雪运动的推广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的孩子爱上滑雪。”张合凯对于未来已经有了明确计划,除了尽心尽力培养女儿外,自己也会逐步将教学重心由轮滑转向滑雪。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