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连丰!山东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第一

2022-05-10 07:03:18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作者:新黄河记者:黄敏

责任编辑:鞠月芹

  风吹麦田千层浪。再有一个多月,山东的小麦即将迎来收获时刻。作为粮食大省,山东已连续19年实现粮食丰收,并连续五次在全国粮食产业发展(优质粮食工程)现场会发言,粮食产业呈现出生产强、收储强、产业强、品牌强等特点,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方面贡献了山东力量。

十九连丰!山东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第一

  连续8年总产超千亿斤,年购销总量居全国前列

  作为农业大省和全国粮食主产省份,多年来,山东粮食生产总量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九连丰”。2021年,山东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100亿斤,较上年增加10.7亿斤,居全国第三位,连续8年总产稳定在千亿斤以上。

十九连丰!山东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第一

  从近五年粮食流通情况看,山东累计从生产者收购粮食3973.2亿斤,占总产量的73.6%,其中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62亿斤;累计销售粮食6013.8亿斤,其中销往省外1095.4亿斤,全省粮食商品率70%以上,年购销总量居全国前列。

  公开数据显示,全球在收获后到零售前的供应链环节内损失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14%。

十九连丰!山东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第一

  在这方面,山东多措并举推进节粮减损。在86个产粮大县建成280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供“代储存、代清理、代烘干、代加工、代销售”一条龙服务,粮食产后损失平均降低4个百分点。在粮库储粮方面,山东“藏粮于技”,国有粮食企业年均减损约1万吨,增收约0.32亿元。同时,“藏粮于民”,发放农户科学储粮仓近百万个,每年减损1亿斤左右,按市场价测算可增收约1.6亿元。

  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蝉联第一,齐鲁粮油享誉全国

  近年来,山东积极推进粮食产业由大到强转型升级,全省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的3946亿元增至2021年的4975亿元,占全国的1/8。

  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山东在粮食品质、品牌等领域的持续发力。

十九连丰!山东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第一

  山东以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发展。小麦、玉米、大豆、高油酸花生油四大国家级创新中心均落户山东,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集团6家、过30亿的企业30家,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地市排名前50名中山东省10个、百强县18个。

  近些年,山东已发展优质粮食订单种植740万亩,新增优质粮食130亿斤,助农增收30亿元以上。累计投资92.15亿元助力产业提升,全省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比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前增加1000多亿元。山东省已连续五次在全国现场会发言,推出滨州、中裕、金胜、天祥等一批区域和企业典型。

十九连丰!山东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第一

  不仅如此,山东创新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截至目前,“齐鲁粮油”连续三年入选“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在2021年中国品促会品牌价值评定中居“产业集聚区区域品牌”第一位,山东省入选“中国好粮油”产品数量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

  家底厚实,库存可满足全省居民一年以上口粮需求

  应急保障是粮食储备的重要作用之一,多年来,山东持续推动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库存充裕家底厚实。

  山东在全国率先出台《粮食风险基金结余动用方案》等政策,确定投入23亿元支持粮食储备、应急保供和产业发展。

  从统计数据看,山东各类粮食库存统算可满足全省城乡居民一年以上的口粮消费需求,16市成品粮油储备全省统算可供应城区人口26天以上。山东按照“每人每天1斤粮、1两油”的消费标准设定加工能力,确定应急加工企业300家,同时设立应急配送中心196家,应急储运企业210家,确保应急状态下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十九连丰!山东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第一

  在应急救灾方面,山东建成省级救灾物资2小时运输圈,储存物资可满足12万人转移安置需求。

  从保障全国的角度看,山东每年销往省外成品粮油600亿斤左右,代北京、海南、广东、浙江储存地方储备粮近7亿斤。

  今年,山东将投入2.8亿元加快济南、青岛、临沂、滨州四大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建设和2090处应急供应网点改造提升,推动构建都市区1小时、周边城市3小时、城市群5小时的“135”粮食应急保障圈。

  按照规划,“十四五”时期,山东年粮食流通量保持在1.5亿吨以上,粮食产业发展质量和主要经济指标将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记者手记:

  看山东粮食丰收增产背后的科技驱动力

  山东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实现丰收,简单看,背后是众多农民辛勤耕耘的成果。深入看,这不单单是农民劳作的结晶,更是多方协作共同助推粮食产业全链条高效发展的成果,尤其是,科技在山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中的支撑作用正持续凸显。

  “一粒种子,就是农民的全部。光靠着‘汗滴禾下土’不管用,还是得有好种子。”这是济南市章丘区刁镇街道茄庄村杜向来的农业种植“真经”。

十九连丰!山东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第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这方面,山东不仅用自主研发培育的优质种子推动了本省粮食生产,也已造福全国。比如,由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研发培育的“济麦”系列品种已累计推广6亿多亩。除了济麦系列,山农系列、烟农系列、登海系列等一大批小麦、玉米高产稳产品种均被选育推广,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达47%。

  除了种子培育,山东粮食耕、种、收、储及深加工等产业上下游环节也均获得科技赋能。

  智慧农业的红利已让众多农民受益。种植400多亩地,对于50多岁的滨州市惠民县农民杨秀平来说,并不吃力。“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去年400多亩小麦仅用一天半就收割完,设备越来越先进,大大解放了农民。”

十九连丰!山东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第一

  去年,山东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9%、96%。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机收损失率也在逐渐降低。以去年为例,山东小麦总产527.4亿斤,按小麦收获环节机械损失率1%估算(综合各县大比武和随机抽测数据),比2%的作业质量标准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挽回小麦损失5.3亿斤。

十九连丰!山东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第一

  在储运环节,山东坚持“藏粮于技”“藏粮于民”,这些科技加持的有效方法均带来了可观的节粮减损的效果。而在粮食深加工领域,众多鲁企已给出诸多将粮食“吃干榨净”、减少附产物浪费的成功案例。比如,德州市发达面粉集团改进小麦制粉工艺,出粉率从77.8%提高到79.3%,按日加工小麦2000吨计算,一年可节粮0.75万吨,相当于增加1.5万亩“无形良田”。

  科技创新带来的增产节损的潜力由此可见一斑。“大食物观”的基础是粮食。在耕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粮食增产、节粮减损的探索仍然要持续进行,这意味着,山东乃至全国仍然需要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持续挖掘粮食增产与减损的潜力。

作者:新黄河记者:黄敏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