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②|“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2022-06-05 20:09:45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颜甲

  情深似海,厚望如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亲临山东视察,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山东发展把舵领航、指引方向。总书记深入基层一线体察民情、倾听民意,在齐鲁大地留下坚实的足迹,在齐鲁人民心中留下温暖美好的记忆。

  6月4日起,大众日报报纸、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大型主题报道。大众日报记者沿着总书记在山东视察的足迹采访,还原历史、再现场景,展现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历史担当和精神魅力,反映全省各地牢记嘱托、踔厉奋进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激励党员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走在前、开新局”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刊发第二篇《“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②|“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 本报记者 杜辉升 纪伟

  一封来自南京市后标营小学的信件,让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讲解员王皓琳高兴了好几天。信中,该校六年级学生刘欣妍讲述了自己在参加“追寻烈士的足迹”云寻访活动时,通过讲解视频学习了沂蒙老区的革命史,并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们将永远铭记和颂扬革命先烈的事迹,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刻苦学习,争做强国好少年。”

  “以前我们只能为前来参观的党员群众讲解,现在通过制作讲解视频,让沂蒙革命老区的红色故事飞向全国。这封信只有459个字,但让我们深受鼓舞。我们要继续创新形式,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王皓琳告诉记者,今年2月份,她和同事们制作了《听,这就是红色齐鲁》系列视频,从血洒沂蒙的革命夫妻陈明、辛锐,再到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明德英,红色故事走出展馆,已在网络平台收获了500多万次观看量。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参观沂蒙精神展,听取沂蒙地区革命战争历史介绍,并会见了当地先进模范和当年支前模范后代代表。总书记深情地说,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②|“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催人奋进。一代代沂蒙精神践行者薪火相传,当年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沂蒙精神践行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笃定前行,为弘扬沂蒙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这些年来,我坚持讲述沂蒙老区的红色故事,先后举办了3000多场义务宣讲活动。”于爱梅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沂蒙红嫂张淑贞的女儿,2016年,她发起成立了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已带领300多名会员走上了弘扬沂蒙精神的道路。目前,于爱梅的女儿高洁也成为一名扎根基层的“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继续传承践行沂蒙精神。

  在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的办公楼上,几乎全部空间被改建成了红色展馆,时常有参观团队前来学习,只要朱呈镕在公司,总要戴上扩音器细细讲解。斑驳的旧门板、老旧的独轮车,都是展馆内重要的展品。这些年,朱呈镕带领拥军团队400多次走访慰问部队,行程50多万公里,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还捐赠水饺900余吨、鞋垫8万多双,捐款捐物价值1000余万元。“今年我要带着沂蒙老区的红色故事再走访20个边关哨所,让子弟兵们吃上热腾腾的水饺。”朱呈镕说。

  在平邑县地方镇龙顶山上,九间棚村党委书记刘嘉坤正在盘山路旁的工地上指挥挖掘机施工,已建好的梯田绵延10公里,种上了金银花、山楂等有机农产品,石头山变成了丰收田。曾经,九间棚人战天斗地,将九间棚村建成“沂蒙明珠”;如今,九间棚的金银花已经开遍全国,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在沂南县依汶镇后峪子村,去年已卸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梁兆利来到村里的油菜田,和村干部一起为油菜田浇水。上世纪80年代,梁兆利带领村民引水上山,拔掉穷根,让干巴村过上了滋润日子。退休后的梁兆利在村史馆当起专职讲解员,为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讲述后峪子村脱贫致富的故事。

  9年来,临沂市不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2014年新建的沂蒙革命纪念馆,已累计接待全国各地参观人员200余万人次,其中接待主题教学班次1.1万批次、68万人次。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还创新开发红色课程,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广泛开展志愿宣讲。5月24日,在临沂市直机关“沂蒙红”优秀宣讲作品评选决赛中,王皓琳又一次讲述起发生于1941年的大青山突围战:“坚定的信仰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心中永远的丰碑。”

责任编辑:颜甲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