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单产832.15公斤!山东德州陵城区这样实现“吨半粮”梦想

2022-07-03 15:28:24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鞠月芹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作为传统产粮大县,始终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积极进行有益探索。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从2021年秋种开始,分区域、分步骤实施亩产1500公斤以上的“吨半粮”创建工作。

  2022年6月15日,经实打测产,陵城区两个“张榜揭榜”小麦千亩方亩产结果分别为672.7公斤和759.7公斤,义渡口镇“吨半粮”创建核心示范区小麦单产达到832.15公斤,全区小麦亩产量预估增加12.5公斤左右,高产区较去年增产100公斤以上,超额完成小麦产量创建目标。

  守住耕地红线 确保“有地保粮”

  严守耕地红线,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3种类型,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坚守基本农田100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18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20亿斤以上“3条底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强化新增入库耕地后期管护,对管护内容、方式、责任追究等做出明确规定,签订管护协议,压实属地主体责任。提高耕地质量,紧抓高标准农田建设。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布局规划,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重点开展农田排灌设施、机耕道路、输配电设施和土壤改良等田间工程建设,逐步改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老化失修状况。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积极复垦撂荒地。严格建设用地审批把关,避让优质耕地,对于确需占用耕地的,落实补充耕地任务,确保数量和质量稳定。严把耕地用途监管执法关,运用遥感影像等数据对疑似“变化图斑”及时核查,形成“地动我知、违法我管”保护局面。将新增耕地地力改善工作纳入惠农项目,开展免费系统深耕,持续改善耕地质量,坚决遏制耕地“撂荒”,确保新增耕地真正变为百姓良田。

  立足科技革命 确保“有方增粮”

  加强种业攻关,保障良种有效供给。深化与中国种子集团等企业合作,结合国家级制种大县项目,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保障良种供给。区域化推广种植“济麦22”等高产、优质、多抗专用小麦品种,同时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实行种子精选分级,推广种子包衣技术等,提高用种质量。

  实施地力提升,夯实增产基础保障。整合项目资金及专项债券,全面推进核心区沟、渠、路、林、桥、涵、闸等建设。加大引黄工程、水源工程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健全农田设施管护机制,推广深耕技术,核心示范区每隔2年深耕一次。推行秸秆还田,推广应用配方精准施肥等技术,提高土壤肥力,确保长期效益。

  推广关键技术,强化增产技术支撑。核心示范区落实统一供种、统一深耕、统一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管理模式“六统一”技术,引进应用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做好气象技术保障服务。加强与山东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聚焦现代农业重点领域集成科研攻关。大力开展科技服务推广工作,建立专家指导和农技人员包乡镇制度,组织专家及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举办培训班、面对面向农民传授田间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粮水平。

  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AI”等技术为基础,搭建数字农业信息化平台,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农业资源与环境数字化、种植过程标准化、水利设施智慧化、农机作业精准化、田间管理数据化、产品可追溯的数字农业体系。

  紧扣降本增效 确保“有人种粮”

  落实惠农政策,织牢降本增效保障网。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增加补贴资金。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强农业生产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补贴试点范围,优先推广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保险,“吨半粮”核心示范区农业保险投保率达100%,辐射区、带动区投保率达到85%以上且逐年增长。实施农业生产要素保障工程,推行集采、集收服务,试点推广服务补贴,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打好规模生产“组合拳”。推进规模化生产,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引导粮食种植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创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重点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专业合作社。累计托管面积12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70个,成功入选山东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县。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工程,落实“鲁担惠农贷”政策,截至2021年底,累计为1274个农业主体提供担保7.73亿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1056家,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28家,服务对象8.16万户,其中小农户占95%。

  延长产业链打造强品牌,打造特色农业新高地。通过大力培育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农业食品产业园区,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减少中间环节,提升粮食加工能力。打造拳头产品与优势品牌,以“智选陵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依托,培育一批质量好、效益佳、消费者认可的优质粮食品牌,提高粮食及加工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切实提高农民种粮收益。

  强化机制建设 确保“有责抓粮”

  强化组织领导。将“吨半粮”创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一抓到底,成立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区委副书记、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吨半粮”创建任务清单及工作措施,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思路,将创建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乡镇、具体村庄、具体地块,分区域、分步骤实施。

  强化示范引领。创新“三级书记”指挥田,建立区委书记指挥田1000亩,乡镇书记指挥田500亩,村支部书记指挥田100亩,全区共建立书记指挥田694个、面积达1.6万亩,每个乡镇创建一个面积100亩、产量1500公斤以上的粮食产能攻关田。指挥田实行“指挥长+专家+合作社”的“1+1+1”管理模式,建立公示牌,明确责任人、建设标准、完成时限,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级书记”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研究、分解任务,把目标颗粒化分解为具体实施步骤,对“吨半粮”核心区地块,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村抓样板田,镇抓示范方,区抓高产区,以工作的项目化、工程化倒逼责任落实。

  抓牢“十大工程”。实施“书记抓粮”、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地力提升、现代种业提升、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现代农机装备提升、科技服务网络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农业生产要素保障、农产品加工等“十大工程”,以科技引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政策抓保障。以示范方建设为平台,在年度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中,重点做好各类支农项目资金整合调配,将项目资金集中投向示范方建设工作,优先提升示范方林网建设和农电配套等基础设施,着力做好关键技术推广、耕地地力提升、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区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并把这项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为“吨半粮”创建提供机制保障。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