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64公里的九曲黄河,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 省区串联为拥黄朋友圈。8月22日-24日,“朋友圈”成员聚首济南,共赴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启动暨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大会。缘何成立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 山东为何成为东道主?“联盟”成立意味着什么?我们一起走近本届大会“盟主”,走进“联盟”幕后。
主动之举:
践行“走在前”,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财委六次会议时,强调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2021年10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高水平高标准推进沿黄相关省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要求;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勉励山东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这为山东牵头组建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提供了总遵循、总航标、总指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国家赋予山东的重要使命。
“国家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能为国家干什么?”践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需要主动思考、主动谋划、主动创新、主动担当。这次联盟的成立,正是山东省商务厅(省自贸办)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主动”之举。早在今年年初,“筹建黄河流域自贸区联盟”就被列入2022年山东要办的100件大事。
山东省商务厅规划指导处处长马翎介绍,为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统筹各方面资源,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他们从宏观着眼,率先提出组建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的倡议;从细处着手,提出建立联盟工作机制、确定合作重点、制定联盟促进企业发展服务事项等一系列建议和举措。这一倡议得到了商务部的大力支持和沿黄其他8省区的积极响应。
龙头之义:
唯一出海口、多个沿黄“首位”……这些个性让山东义不容辞
沿黄九省区,人口总数4.2亿、地区生产总值28.7万亿元、进出口总额5.6万亿元,分别占到了全国的29.8%、25.1%和14.3%,每个省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山东,同样多种特色独具。
山东是黄河流域唯一的出海口,5000多公里集聚的大河力量,在这里奔腾出海,15.9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相当、拥有占全国1/6的海岸线。山东也是黄河流域唯一拥有海港资源的省份,是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3个吞吐量超4亿吨的大港,为陆海联动提供了重要承载点。
日照港 新黄河记者郭尧摄
所谓“龙头”,绝不仅在区位,更在于内核。山东是人口、文化、资源和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位,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沿黄省区首位,是全国唯一的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探索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动能转换路径。
8月20日召开的“中国这十年·山东”主题新闻发布会概括了山东的九大比较优势: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供需两端可以协同发力、新老动能可以相得益彰、各类企业可以比翼齐飞、陆海资源可以统筹开发、交通运输可以四通八达、城乡区域可以均衡发展、对外开放可以提档升级、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
山东有基础有条件,更有信心有能力,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上走在前、作表率。
牵头组建“联盟”,也是山东发展的反推力。马翎介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山东唯一跨省区的国家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国家赋予山东的重要使命。两大国家级战略交汇叠加将增添山东发展新动力。”
创新之钥:
“自贸”三年成果显著,山东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黄河流域“自贸”朋友圈,包含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四大自贸试验区的12个自贸片区和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五省区的15个经济功能区。
在四大自贸试验区中,山东是最“年轻”的一个,自2019年8月获批至今刚满三年,但建设成就足以令人欣喜。
目前,山东自贸试验区承担的112项试点任务基本完成,共形成189项创新成果,其中4项被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推广,17项首创性探索获国家部委认可,87项在省内复制推广,医养健康、国际贸易、现代海洋等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在济南片区,增值税留抵退税“一键确认制”、出口备案单证无纸化等创新案例和成果得到有关部委认可和推广;在烟台片区,“多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的制度创新成果, “进口散装葡萄酒保税加工新模式”跻身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在青岛片区,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均实现两年翻一番,欧力士、伊藤忠等世界500强投资的新项目达50个。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赢得外商首肯,在6月份的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 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日本商会会长池添洋一就曾对新黄河记者直言“我爱山东!我建议日本企业加速到山东来!”
池添洋一 新黄河记者高莹摄
2021年,山东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3843.3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5.6亿美元,分别增长39.4%、38.1%,高于全国自贸试验区9.9个、19.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个、16.2个百分点。山东自贸试验区的三个片区,在占全省万分之7.6的土地上,创造了全省11.9%的实际外资和13.1%的进出口。
三年来,山东“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担当落地回响,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起势,路更在前方。
共赢之谋:
9省区联袂打造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一体化大市场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联动创新、互通共融才能谋取大发展。
通过组建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共同打造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将为沿黄自贸试验区建设注入新动力,带动形成一体化大市场。通过自贸制度创新牵引,形成市场衔接、政策互惠、产业协作、人才交流和文化融通的纽带,能够有序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开放平台互联互通,逐步打造规模化、特色化的跨区域产业集群,为国家试验、为开放试压、为服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探路。
联盟现有构成、机制可谓大有学问。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四个已有自贸试验区的省份,可对接国际规则标准,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在重点领域加强协作创新,强化系统集成,形成吸引集聚全球优质要素的体制机制,形成区域增长极;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5省(区)经济功能区可优先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成果,发展中遇到的制度性障碍可在自贸试验区开展创新试验,创新成果互惠共享,在开放合作中不断增强黄河流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发展协同合力,更好服务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落地落实。
实际上,九省区的联动创新早已进行。马翎介绍,当前,九省区正在公共信用评价、行政审批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物流运输服务等方面开展联动合作创新,出台一批新制度、新做法。下一步,山东、河南、四川、陕西自贸试验区将对标国际先进经贸规则标准,在政务服务增速提效、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吸引全球优质要素集聚、法治保障等方面加强协作创新,强化系统集成。另外,将通过建立智库联盟的方式,充分发挥专家专业所长,探索建立争端解决、大宗商品定价等机制,在决策咨询、战略性前瞻性研究、重大课题调研、信息交流、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创新。
数千年前,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在黄河两岸斩荆棘、辟草莱,蓝田文明、半坡文明、龙山文明……一个个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明珠点亮了人类进步之光。新时代的黄河流域“自贸”朋友圈,破藩篱、探路径,共谱“一鸣动九霄”的大河新曲。让我们共同期待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动人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