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字的出现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华文明从此得以记录和绵延。
2010年,联合国宣布启动联合国语文日,旨在庆贺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样性,并促进六种官方正式语文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因为“谷雨”节气有仓颉造字感动上天而下谷子雨的传说,联合国将每年4月20日中国传统节气“谷雨”这一天定为中文日。每年“谷雨”前后,世界各地的联合国工作地点都会举办中文日庆贺活动。
诞生于谷雨的汉字,缔造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浩瀚史诗。而中文的魅力足以跨越时间与空间,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生生不息。
今年,由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团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将于5月2日在维也纳联合国总部开幕。这次活动将目光聚焦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的山东,以“尼山传千载 岱海连世界——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故事”为主题,将向世界展示山东作为孔子故里和“一带一路”重要枢纽的深厚文化、锦绣山河和悠久历史,生动讲述中华文明与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真实故事。
山东是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人口大省,是孔子故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儒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滔滔黄河水,将山东冲击出一副巨大扇形区域,润泽齐鲁大地千里沃野,融进齐鲁儿女血脉,也书写了熠熠生辉的齐鲁文化。
文字,山东与其有莫大渊源。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秋,山东潍县古董商人范维卿以甲骨12片售于王懿荣,自此“甲骨文”逐步被世人所熟知。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仅是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
在山东曲阜孔庙诗礼堂的北院,立着一堵高3米,宽15米的断墙,“鲁壁藏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堵断墙里。史书记载,秦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论语》等儒家经典简册砌于孔子故宅墙壁中,文学典籍得以幸免。
文化沃土,滋养山东书法“灼灼其华”。山东是“书圣”王羲之和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乡,拥有全国半数以上的秦汉魏刻石书法文化经典,存在着大量极高学术含量的书法历史文献。
这样的历史和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余光中先生曾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休。以文化人,涵养着齐鲁大地的文化心性和文化品质。这片文化沃土,又滋养着齐鲁文化不断开枝散叶,灼灼其华。
文字跨越时空,文明沟通心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恰逢“‘一带一路’十周年”。多年来,山东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大力促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不断加强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架起沿线不同国家地区人民心灵沟通的桥梁。山东肩负着重要而独特的使命,愿同全球各地一起,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本次2023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除以“字、景、史、画”为主题的中国汉字展、好客山东展、齐鲁文化展、名家书画展四大板块综合展览外,还包括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论坛、纪念国际主义战士罗生特医生座谈会、中医医学讲座以及山东特色民乐演奏等系列文化活动,将突出孔子儒家学说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在理念上的高度契合性,突出“一带一路”主题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进一步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现实意义。
人类社会各种文明闪烁璀璨光芒,现代化征程因为文明特质而精彩纷呈。中文承载着中国积淀了数千年的文化思想和哲学智慧,不仅属于中国,更是全人类的文化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时指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
正如一首歌所传唱的那样,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尊重“文明的对话”,更加推崇“文明的互鉴”,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文/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