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全国居首

2023-08-10 07:54:58 来源:经济导报

作者:杜杨

责任编辑:田艳敏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潜式海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在山东交付。平台总净甲板面积约为1900平方米,可满足在浪高6.5米、风速34米/秒、4.6米潮差的开阔性海域安全运行

  日前,自然资源部网站发表一系列文章,回顾了2023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情况。上半年,全国海洋经济延续较快恢复态势。初步核算,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4.7万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还提到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增势较好,其中,文中提到的“半潜式海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等山东制造的高端海工项目,可谓亮点颇多。

  12家海洋领域企业

  完成上市

  在海洋传统经济方面,文章披露,上半年,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6%,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1%。全国海洋原油、海洋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1%、7.2%。三大造船指标新承接海船订单量、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38.1%、25.5%、30.7%。海洋货运量22.0亿吨,同比增长9.8%;海洋客运量同比增长130.5%,增速较一季度加快42.7个百分点;海洋旅游业持续复苏,有近八成海洋旅游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实现同比增长,较一季度分别提高了一至两成。

  在海洋新兴产业方面,上半年,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和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5.5%、22.7%,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建设总规模同比增长64%;有超过六成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向好,交付海工订单金额是去年同期的2.2倍。

  上半年,有超过五成的海洋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而预计下半年营业收入实现增长的比例达七成五。上半年有八成海洋企业用工数增加或保持稳定,而预计下半年用工数会增加或保持稳定的比例近九成。涉海金融市场总体稳定,12家海洋领域IPO企业完成上市,融资规模174亿元,占全部IPO企业融资规模的8.3%。

  与此同时,我国海洋对外贸易增速有所放缓。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增速低于全国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2.5%,增速低于全国1.2个百分点;进口额同比下降1.2%,降幅大于全国1.1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向好态势明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海洋资源要素保障持续推进,项目用海、海洋能源等供给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海运贸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对外开放持续深化。

  主要海洋产业

  增加值居首

  2022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6302.9亿元,其中,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为7227.1亿元,居全国首位。全国的最新数字,是2023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4.7万亿元。

  在海洋新兴产业方面,文章提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潜式海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在山东交付。据了解,该半潜式海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由中集来福士研发,配置4个单个浮体方阵,装机总容量达400kWp,平台总净甲板面积约为1900平方米,其包括了浮式结构支撑系统、浮力材料系统、多体连接及系泊系统、护舷防撞系统、光伏发电及逆变系统、智能监测系统、动态海缆输电系统及电力消纳系统等八个系统,可满足在浪高6.5米、风速34米/秒、4.6米潮差的开阔性海域安全运行。

  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而该项目的成功交付,论证了半潜式海上漂浮式光伏的可行性,将为后续产品开发、规模化应用、度电成本的论证提供有效参考,为推进“半潜式光伏走向深远海”提供探索示范和引领路径。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山东昌邑“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示范项目稳步开展;位于烟台市渔人码头以东海域“耕海1号”二期海洋牧场综合体交付;日照港正式上线运行采用“5G+物联网”等新技术实施的“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智慧设备管理平台,提升智慧绿色港口效能。

  据了解,2022年全年,山东的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七个海洋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也正因如此,在2023年上半年,山东的海洋经济才会集中出现一批海工装备方面的亮点。

作者:杜杨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