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一岁了。一场旨在凝聚共识、探索路径、展示发展成果的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不日举行。
从全国大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加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已成为共识。
如今,山东发起的这场盛会即将到来,不禁让人思索:从全国唯一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战略——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到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全国大局中,从“试验区”到“先行区”的跃进中,这背后,山东做出了怎样的示范与探索?
弯道超车,山东正为全国蹚路子
人类文明,浩浩汤汤。回看历史长河,发展是永恒的命题。
在我国,多年来,转方式调结构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持续深入推进的命题。不少城市刀刃向内,推动发展方式深刻变革。
特别是,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有着“大象经济”之称的山东,2018年被赋予全国唯一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战略,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新旧动能转换“试验”。
字如其意。传统产业占整个产业70%,重化工业占整个产业70%,山东这种经济模式,进行新旧动能转换试验,能否成功?
山东用12个字——“腾笼换鸟”“壮士断腕”“滚石上山”——以坚定的行动,给出了答案。
从公开信息看,5年来,山东持续做好存量优化的“减法”,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11万家,压减精钢产能1840万吨、电解铝321万吨、炼油产能2201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0%、50%、70%。同时,做好增量发展的“加法”,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6.7万个;加快培育“十强”优势产业,集中打造11条世界级产业链、200家以上产业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千亿级、万亿级增长引擎……
刀刃向内,切肤之痛,终换来“凤凰涅槃”。
数据表明,5年动能转换,山东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两个万亿大台阶,产业结构转型蝶变,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8.3%;“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增至32.9%,数字经济规模增长4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超20%。
在这样的试验成效下,山东迎来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山东被赋予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任。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国发文件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任务。如此重担表明,新发展阶段,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中,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命题。
从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意见》的解读看,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山东“质量提升”“结构升级”“动力换挡”“活力迸发”。
基于此,在新阶段,山东被寄予更大厚望。
在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看来,通过5年新旧动能转换,山东奋起直追,拉平差距,取得预期成效,实现弯道超车,在发展方式方面走在一些城市前面。在全国转方式调结构进入新阶段后,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一种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山东被赋予重任,要为全国做试点。
向“新”升级,向“绿”转型
从做试验到为全国做试点,新时期,山东在全国大局中的重要性和责任之重不言而喻。《意见》也为山东指明了更聚焦的发展导向——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促进工业化数字化深度融合、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面对这样的指引,山东制定了“作战图”,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去年12月,山东出台实施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系统部署160项重点任务。今年1月,《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发布,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等12项任务116条举措。随后,山东又陆续发布《山东省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和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在精准聚焦政策之外,山东正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造业强省,加快挺起“产业脊梁”。
今年以来,山东将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谋划实施先进制造业突破提升年行动;将数字经济作为强劲引擎,纵深推进数实深度融合;抢抓机遇提速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等全产业链发展,培育济南空天信息、青岛人工智能、潍坊元宇宙、烟台东方航天港等未来产业集群,培育“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180个、总规模达8.9万亿元,做优做强7个国家级、50个以上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山东在向“新”升级过程中,带动向“绿”转型。比如,曾受环保问题困扰的信发集团,经过动能转换,已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一粒石子进入生产线后,可贯穿于四大产业链,梯级利用6次。“过去闲置的固废既占土地又污染环境,每年处理费就达亿元以上,现在这些废料变成资源生产建材,每年带动整体循环经济增加效益100亿元以上。”信发集团旗下企业信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张艳辉表示。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为夯实先行区基础,山东正以更大的投资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向“新”向“绿”转型,建立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库,聚焦科技创新、“十强产业”等重点领域,优选确定3186个项目、总投资8.45万亿元。
多措并举之下,支撑先行区建设的“四梁八柱”正持续完善。在刘德军看来,先行区建设,最重要的是加快推动“四新”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主体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推动引领先进技术的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些代表着先行区未来的发展潜力。
从山东实践看,向“新”发展之际,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与潜力正凸显——
目前,山东7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总规模达1.3万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速达9.1%。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6.2%、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特别是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塑强,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活力更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2%左右;“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0.9%,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5.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9.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8381.8万千瓦,占比达41.8%;新型储能并网规模达283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21家、居全国第二。
截至7月末,山东实有市场主体1435.7万户,同比增长4.1%。特别是,山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达1607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56家,数量分别排在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9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行业龙头配套。
由此可见,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动能澎湃。
开放合作,探路更强发展引擎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的道路上充满风险挑战。为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探路先行的山东,擘画的蓝图高远且宏大:努力打造全面创新先行区、协调发展引领区、生态保护样板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共同富裕新范例、安全和谐示范区。
实现这样的宏图,山东需要更大的发展助力和前瞻智慧,需要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及时优化调整发展策略,也需要更大范围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拉动高质量发展获得更大增量。
如今,先行区建设获批一周年,即将召开的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被寄予厚望:打造凝聚国内外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共识的平台、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平台、展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就的平台、发布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技术标准的平台、扩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交流合作的平台。
由此可见,这不仅是一次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展开智慧碰撞的盛会,也搭建了务实的双招双引合作平台。从公开信息看,此次大会将签约103个项目,签约总金额6371亿元。这些签约项目具有产业项目量质双优、绿色低碳成色凸显等特点,涉及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第四代核电、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型储能等含新量、含绿量颇高的项目。
“先行区获批建设一周年之际,此次大会的举办非常及时和必要,有助于总结成绩,鼓舞发展信心。同时,可通过扩大交流,重新优化调整发展思路,坚定下一步发展的决心。”刘德军告诉新黄河记者,在先行区建设中,最关键的是要坚定信心、强化预期、优化环境、做强实业。除了优化放管服环境外,最重要的是优化政策环境,确保政策具有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增强获得感。
8月28日,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即将在山东烟台启幕。相信,通过这场盛会,为全国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的山东,将汇聚起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合力和更高智慧,蓄积发展新引擎,先行区建设将步入新阶段,开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