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山东博物馆的大厅里迎来了一场特殊的活动:“藏在国宝中的舞蹈史——走进博物馆系列讲座”。
作为一个致力于促进当代舞蹈创作及研究的开放性项目,“藏在国宝中的舞蹈史——走进博物馆系列讲座”将时代精神与艺术教育并重,邀请舞蹈领域的一流学者、编导在不同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举办主题讲座,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舞蹈创作对舞蹈传统文化的认同、吸收和对时代背景的关切,更重要的是对地域化舞蹈创作进程的关注和推进,让国人从历时上了解当代中国舞蹈艺术发展进程,从共时上感知不同地域舞蹈的辉煌。而在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即将拉开帷幕的前一天,于山东博物馆举办这一活动也更显得意义非凡,系列讲座既是评奖活动响亮的前奏,也是对评奖活动根本精神的回响。本次系列讲座活动分上下午两场展开,活动内容的丰富、专家们发言的精彩与山东博物馆及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与丰沛相得益彰,勾连起历史与当下的镜鉴互映。
25日上午十点,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舞协理论评论委员会、山东博物馆、山东省舞蹈家协会、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共同承办的“藏在国宝中的舞蹈史——走进博物馆系列讲座”第二期正式开幕。中国舞协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冯双白,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夏小虎,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柳斌,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舞蹈》杂志执行副主编张萍,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何思清,山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于惠东,山东省文旅厅艺术处处长张东林,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山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申海英,山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张琳等领导嘉宾出席。夏小虎主持了本次开幕式,何思清、罗斌分别致辞。
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何思清致辞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致辞
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夏小虎主持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山东博物馆宣教部讲解员刘蕾为在场人员讲解了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与乐舞陶俑。紧接着,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学生表演了《阡陌上的歌谣》和《绿肥红瘦》两个作品,《阡陌上的歌谣》质朴亲切,《绿肥红瘦》婉转柔美,参观者为之吸引并驻足欣赏,赞叹连连。
《阡陌上的歌谣》
《绿肥红瘦》
两支舞蹈作品展示后,中国舞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赵铁春,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原院长、新疆舞协副主席王泳舸,山东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杨爱国就“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价值”这一主题,分别作了题为《“走进”为信奉而舞 “走出”为人民而舞》《相遇 相识 相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体如游龙,袖如素蜺》的发言,冯双白就三位嘉宾的发言作出了精彩总结。
中国舞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赵铁春
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原院长、新疆舞协副主席王泳舸
山东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杨爱国
中国舞协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冯双白
下午三点,山东博物馆的报告厅里,展开了一场题为“地域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性与内涵”的热烈对谈。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潘志涛,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系教授、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田露,山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傅小青,山东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张露胜,就民间舞学习和创作经历、民间舞蹈传承发展、舞蹈文物形象的转化利用等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本次对谈还设置了问答环节,现场学员纷纷提出“民俗跟典范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做传统民间舞蹈的现代性编创的时候,如何把握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尺度”等问题,对谈专家们也都给予了精彩回应。对谈在火热而友好的气氛中结束。
纵观25日,“藏在国宝中的舞蹈史——走进博物馆系列讲座”活动诚意满满,参与活动的教师、学员等也纷纷表示他们此行收获满满,正如该系列讲座活动主旨所说的,希望其可以一直“秉持思考与分享学术态度,倡导当代舞蹈史、观念史和地方文化史整体结合的学术研究传统”,进而让舞蹈与文物携手,让舞蹈史与地方文化史交融,以更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此次“藏在国宝中的舞蹈史——走进博物馆系列讲座”已圆满结束,但在未来,更多的博物馆将会与“藏在国宝中的舞蹈史——走进博物馆系列讲座”相遇,期待更多朋友与我们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