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蒜背后的白蒜之乡

2024-01-19 09:47:43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杜虹晓 张大卫 赵鹏程

责任编辑:刘克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到了腊月初八,就算正式拉开了过年的序幕,2024年的第一场雪,又多添了一份过年的氛围。

  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会开始准备过年的食材家家户户买大蒜腌制腊八蒜,而富有“中国大蒜之乡”美誉的白桥镇,早已紧锣密鼓的准备起来了。

腊八蒜背后的白蒜之乡

正在罐装腌制腊八蒜

  不加糖的腊八蒜

  1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山东省商河县的白桥镇,在一片大片的蒜苗在肥沃的土地中汲取营养,待来年突破覆盖的地膜长出鲜嫩多汁的蒜苔。

  中国作协会员、济南市民俗学会黄河民俗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庞佃军告诉记者,“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腌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周礼·天官》就有“大致五味也,铡羹加盐菜矣”的说法。所谓羹就是用肉或咸菜做成的汤。这是我国对咸菜吃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而对商河来说,醋腌咸菜同样可上溯至周朝时期。

  在村口,一处不起眼的招牌后面,藏着一家百年传承老字号——“屹铠香爽口咸菜”,第四代传承人杨春青正撸着袖子,淘洗着刚剥好的蒜瓣。

  “腊八节快到了,我们这腊八蒜供不应求,一个月之前就开始加班加点的制作了。”杨春青告诉记者,他们坚持纯手工制作,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经过切菜、腌制、复腌、撒盐、清洗、脱水、配料、熬料、酱制、沥水、装瓶、灌汤、封存等十几道工序,这样加工出来的咸菜香气浓郁、脆嫩爽口。

  说起咸菜,杨春青可以说出身于咸菜世家,其传统酱菜腌制技艺(爽口咸菜和腊八蒜)的制作工艺和配方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我曾祖父当时开中医馆,曾祖母研制咸菜时,曾祖父会将相生药材加入一起腌制,才有了爽口咸菜独特的味道。”杨春青告诉记者,由于咸菜都是纯手工制作,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所以在腌制的时候采用0-4℃低温腌制,且保质期只有两个月。

  杨春青也一直沿袭曾祖母的制作工艺,再根据百姓口味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研制出了不加糖的腊八蒜,对糖尿病患者和不喜糖人群十分友好,“我们的蒜都选用白桥紫皮蒜,个大、皮红、色匀,对有伤残的、软烂的都挑出来,再进行下一步腌制。”杨春青骄傲地说。

腊八蒜背后的白蒜之乡

白桥镇大蒜

  种植面积7万亩 年产大蒜10万吨

  在“屹铠香爽口咸菜”加工车间,78岁的乔大娘正仔仔细细的剥蒜,花白的头发配上白色的工作服略显得违和,乔大娘告诉记者,她住在旁边二三公里的大吕家村,每天骑电动车来剥蒜。

  “我这辈子都跟蒜打交道,年轻的时候种蒜,年纪大了剥蒜,闲不住。”乔大娘拿出一瓣蒜给记者展示,“我们这儿的大蒜,大、白、脆,无论生吃还是腌制都很好吃,脆生生的。”

  南董村党支部书记董孟秀是土生土长的白桥人,在他印象中,还在上高中时,村里就有个别村民开始种植大蒜,等到1984年,几乎每户都有2-3亩地种植大蒜,董孟秀告诉记者,他们村依靠种植大蒜,每亩每年净利润可以达到3000元,好的年份可以达到5000元。

  记者了解到,白桥镇位于商河县东南部,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具有多年的大蒜种植历史,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山东“商河大蒜”新六产融合发展试点镇,济南市唯一的整建制大蒜生产专业镇。全镇大蒜种植面积7万亩,大蒜平均亩产3000斤,蒜苔平均亩产1300斤,年产大蒜10万吨、蒜苔5万吨。

  庞佃军说,小小的腊八蒜,在千年古县商河的这方热土上,不仅具有民俗的意味,更闪耀着人文的光芒。

作者:杜虹晓 张大卫 赵鹏程

责任编辑:刘克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