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含锌的化肥对玉米生产有帮助吗?”
“您看玉米叶上这种情况应该打什么农药?”
……
省两会前夕,省政协委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刘霞跟随山东省粮油单产提升省级专家指导组到德州调研,与农民交流玉米病虫害防治情况,并向农户征集玉米单产提升的意见建议。
刘霞调研现场
近年来,刘霞一直关注玉米单产提升问题,尤其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以来,刘霞不断思考如何实现粮食产能新跃升?面临哪些困难?突破点在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刘霞先后到淄博、东营、临沂、潍坊、滨州等市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当地的农技推广人员、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代表等进行座谈交流。
通过调研分析,刘霞认为,2023年,我省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主要是得益于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推广应用等方面。山东作为粮食生产大省,要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实现粮食产能新飞跃,必须以玉米单产提升为着力点和突破口。
“玉米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2023年玉米播种面积为5821.6万亩,总产量达2710.1万吨,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的10%左右。从目前来看,虽然我省玉米产量逐年提高,但是单产潜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刘霞进一步表示,仍然存在农机具播种质量落后、播种密度偏低、肥料使用不合理等问题,下一步要深入研究各地制约玉米单产潜能提升的具体原因,逐渐释放单产潜能。
结合调研成果,刘霞今年专门撰写了一份“关于开展玉米产能提升短板普查行动及补短板试点工作”的建议。对玉米的增产途径,刘霞认为,还是要开展玉米产能提升短板普查行动,组织省内外农业、地理信息、生物学等专家组成普查工作组,通过实地调研、采样、问卷调查等方式,借助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手段,对我省粮食主产区进行全面普查,收集获取玉米种植区域的光热资源利用、品种演变趋势、肥水调控措施、病虫草害发生规律等与产量相关的信息,立足耕种管收、地种药肥全环节找差距,补短板,实现玉米单产提升的精准调控。同时,开展玉米产能提升补短板试点,在粮食生产较好的县区,建设玉米产能提升补短板试点,按照3—5年实现新增粮食产量100亿斤的目标,通过典型引领、任务分解、协同推进等方式,实现玉米单产水平稳步提升。
在过去履职的时间里,刘霞提出的建议大多数和“三农”有关。她说,今后将继续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够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履职建言献策,帮助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