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黄苹果” 何以卖出668万元高价

2024-04-14 07:56:54 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李欢

  烟台创新打破从实验室到大田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鸿沟

  选育出中国人自己的黄色品种苹果,一直是龙口市南村果园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刚的心愿:“现在市场上八成苹果都是红色‘富士’系,主推的黄色品种‘维纳斯黄金’‘王林’‘信浓金’等都是国外引进品种,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由烟台市农科院选育的黄色苹果新品种“烟金蜜”的出现,解决了邵刚的困扰。去年,龙口市南村果园果业有限公司以668万元的价格取得“烟金蜜”的开发使用权。这是烟台第一个成功实现转让开发的自主选育苹果新品种。

  “‘烟金蜜’的成功转让,有利于黄色品种的国产化替代,丰富了中国苹果品种结构。”“烟金蜜”品种育种人宋来庆说。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然而在农业领域,一直存在科研与产业脱节的问题——农业科技成果很多,但转化率很低。实验室与大田之间,似乎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烟台市农科院推进科研与产业精准对接,实现农业科研成果的高质量供给与高效率转化,让新技术、新成果真正扎根大地、开花结果。“烟薯25”“金阳蜜珠”“烟金蜜”……一批最新的农科产品、技术、服务,正是通过成果转化,走向广袤田野、走向全国各地。2023年,烟台市农科院签署技术合同159项,合同总额2100余万元,再创历史新高。

  “以前受传统思维影响,我们虽然有很多论文、专利,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些成果更多是用于评职称、完成项目,真正成功转化的并不多。”烟台市农科院科研处处长张序坦言,科研与产业“两张皮”,导致全院科技成果转化率一度只有20%左右,大量论文和专利停留在纸面上,没有真正转化成实际生产力。这也是全国各地都存在的共性现象。

  为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蕴藏的巨大潜能,烟台市农科院首先瞄准科研人员“不想转”的痼疾,研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管理办法》,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将转让开发额度的70%用于人员奖励。

  以甘薯为例,“烟薯25”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甘薯品种,育种人品种权转让分配已超过500万元。在重奖激励下,育种人已连续开发出“烟薯29”等优良品种。

  烟台市农科院还建立了分类评价机制,修订《烟台市农科院岗位目标责任制分类考核办法》等多项配套制度,将科技成果与技术服务转化收入作为“破四唯”的重要措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转化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积极性。

  “评价品种好不好,以前靠经验,现在靠市场。”烟台市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所长李涛说,去年,烟台市农科院蔬菜团队选育的“金阳蜜珠”樱桃番茄成功转让,实现蔬菜品种转让零的突破。今年,该院准备召开西红柿新品种观摩会,让市场来检验好的苗头品种,加快新品种的转化推广。

  “企业出题、农科院答题”,是烟台市农科院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科企合作新模式。“企业的需求信息直接传达给我们,让我们育种目标更精准、成果转化更快速。”烟台市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林志说。该院推进科企精准高效对接,与九圣禾、山东种业等上市涉农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科技合作关系,形成良性循环。

  2023年,烟台市农科院小麦团队实现一次审定新品种6个,不仅在数量上再创历史新高,而且其中4个已成功转化,2个即将转化。

  “以前,全院只有小麦团队有品种转让,现在甘薯、蔬菜、苹果、畜牧等学科均实现了突破。”烟台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民晓介绍,目前,该院已储备了一批专、兼职成果转化工作人才,形成一支“懂技术、懂市场,会策划、会推广”的科技成果转化队伍,不断加强品种管理和成果开发,让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记者 董 卿 杨秀萍 通讯员 姜法祥)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