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

2024-07-16 18:48:47 来源:齐鲁网
责任编辑:刘克

  7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开幕。会议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随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大力推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组合拳”集中推出,全社会形成了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的山东,产业门类齐全,市场规模庞大,文化底蕴深厚,有能力、有信心在科技创新、经略海洋、对外开放、文明交融、社会治理等方面勇挑大梁,进一步彰显责任担当,展现更大作为。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启创新发展新篇章。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山东各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从省市到区县,从科研院所到企业,数不清的科创单元正以改革“冲击钻”打通“0到N”创新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不断取得实质性突破。今年5月,浪潮海若大模型以93.70%的准确率刷新世界纪录,斩获全球权威赛事QASC挑战赛国际第一;6月,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碳星快轨”在青岛发布;7月,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宣布全球首次成功构建西瓜属超级泛基因组图谱……一批批科研成果陆续从实验室走向广阔市场,成为了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策源。

闪电评论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

  向“新”向“绿”,开启经略海洋新篇章。山东半岛濒临黄渤海,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1/6,海洋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5。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是山东未来的前行方向。

  为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山东一面以科技向“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新面貌;一面以新能源向“绿”,提高能源生产和使用效率,大胆探索新材料、新技术,让广阔海洋孕育出蓬勃的新动能。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5%,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7.2%。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7620.4亿元,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6个产业增加值均居全国第一位,海洋强省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开启交流合作新篇章。山东地处京津冀、长三角、东北振兴三大国家区域战略的交汇点,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地区。依托优势区位条件,未来将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奋勇争先,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我国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努力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今年以来,山东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全力以赴支持企业增订单、拓市场、提份额,前5个月,全省进出口、出口规模居全国第6位和第4位,增速均高于全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9.2%,占全省比重达到58%,发挥了外贸大省挑大梁作用。同时,注重打造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经过多年培育打造,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港澳山东周等开放交流平台能级不断提升,成为对外讲好山东故事、开展招商引资永不落幕的“舞台”。此外,为塑造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山东各地紧扣企业所需、企业所盼,扎实开展为企帮办代办服务,进一步缩短企业办事时间,吸引包括更多外资在内的项目落地。

闪电评论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

  薪火相传推陈出新,开启文明交融新篇章。文化需要交流互鉴。前不久举办的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70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孔子故里,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为议题展开讨论、向世界发出尼山声音。可以说,这场对话既赋予了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当代表达,也让现代文明培育起了深厚底蕴和独特优势;其次,文化需要传承保护。距今7500年的后李文化、6100年的北辛文化、4600年的大汶口文化、4000年的龙山文化,558万余件可移动文物、3.35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8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山东多姿多彩的文化赋存。近年来,山东考古重要发现频出、研究阐释成果丰硕,展示利用亮点频现,科技能力持续提高,机构队伍不断壮大,“海岱考古”品牌持续擦亮。在古籍整理编纂与阐释上,山东组织实施大型文献《齐鲁文库》编纂,计划用十年时间全面研究、保护、辑录和整理出版山东历代传世文献,全书规模约13亿字,6000册以上。同时,山东同步建设齐鲁文献数字化文库和新媒体传播平台,着力打造齐鲁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大成之作,筑起新时代山东“文化泰山”;文化,同样也能迸发出强劲推动力。立足传统文化沃土,山东各地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例如,山东大力实施“山东文脉”“山东手造”“山东智造”等六大工程,到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已经达到3430家,实现营业收入7484.9亿元,实现了文化为经济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增内涵增魅力、为社会增正气增活力的目标。

  以改革之举汇治理之力,开启社区“善治”新篇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当前,社会治理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不断凸显,面对未来小区“善治”这一“时代命题”,山东各地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将其源源不断转化为社会治理实践势能。

  首先,基层社会治理最忌力量分散、各自为战,“攥指成拳”方能办大事。山东以县、乡两级为重点,依托多方资源力量,实现矛盾纠纷调处“一站式”受理、“一窗式”服务、“一揽子”调处。目前,全省136个县(市、区)都建成了“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并建设省“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上线“山东解纷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化解工作格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57.7万件,调解成功51.5万件,调解成功率89.25%,按时办结率97.4%。其次,以网格员串起基层治理微小单元,在“一针一线”中提升城市质感。据了解,目前全省共划分网格15万余个,覆盖了全部城乡社区,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6.1万名。遍布城乡社区的网格员成为社会治理向基层延伸的灵敏“触角”,通过施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实现“小事一格解决、大事一网统管”。2023年以来,78.9%的基层治理事项在网格内办结。

  敢担使命、敢闯新路、敢挑大梁,山东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刘克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