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讯 乡村天地阔,振兴正当时。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青山绿水“风光好”的沂蒙大地,伴随着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全面振兴图景正加速铺展。
在这幅富美画卷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财政“活水”的赋能。近年来,临沂市财政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持续扛牢支农强农责任,不断强化投入保障,增强资源配置和政策供给的精准性,让沂蒙大地乡村振兴的底色更加靓丽。
秀美画卷
金秋时节,2024年度临沂市乡村振兴现场交流暨“四雁工程”推进会举行。
3天时间里,参加人员赶赴14个县区,看“百千工程”片区、进农产品加工企业(项目)、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详细了解片区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群众致富等情况。在比中看、看中学、学中悟,共同探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之策。
随后召开的总结交流会议上,临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总结点评。他表示,此次观摩项目总体质量好于去年,一是农产品加工水平普遍提高,科技含量增值多了;二是合作社规模大,普遍都是联合社;三是片区带动能力增强,示范效应更好;四是参与乡村振兴的各方主体多;五是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更紧密、合作更顺畅。
参与此次“检阅”的42个“沂蒙好例”是临沂乡村振兴成果中的代表。其中,既有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带动30万户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项目,也有探索出“一社带多社,多社带群众”联合共富模式的专业合作社,更有立足特色资源、推进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片区,无不展现着这片土地的村美民富、活力蓬勃。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沂蒙大地的乡村振兴画卷会愈显壮丽。
2024年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2023年临沂市聚焦连片推进,沂蒙乡村打造新样板。粮食总产426.5万吨、实现5连增;124个片区加快建设,创建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4个、省级和美乡村319个;18个特色产业产值增长15%,打造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305个;17家企业上榜中国农业企业500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全省“双第一”,分别达到2161家和3239亿元……
耀眼数字背后,是临沂市财政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牢记“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殷切嘱托,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定不移抓好“四雁工程”、特色产业、精深加工、“百千工程”、循环经济五项重点工作,凝心聚力、奋勇向前的铿锵步伐。
精准“滴灌”
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程,既需要积跬步以致千里,也需要牵住“牛鼻子”、找准发力点。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投入既是“指挥棒”,也是“强支撑”,作用至关重要。
近年来,临沂市财政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始终将“三农”作为财政保障的重中之重,扶持力度持续增大。2022年,临沂市级预算安排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16.5亿元,较2021年增长10.14%;统筹整合涉农资金95.7亿元、居全省首位。2023年,全市统筹整合涉农资金97.5亿元,资金规模持续居全省首位;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券54.6亿元,支持实施农业、水利、农村污水治理等涉农项目38个,吸引社会投资225.5亿元,有效保障了农业农村领域的项目需求。同时,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全市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8%以上。
增加投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强化精准赋能,切实让财政资金发挥出最大效应,以财政“活水”润泽广阔“希望的田野”。
近年来,临沂市财政部门进一步提高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质量,真正做到围绕预算管理关注重点,“精耕”产出和效益这两大核心指标,着力发现政策执行、项目决策、资金分配和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预算编制、政策调整和改进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重要参考。
2023年2月,临沂市财政局、中共临沂市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临沂市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将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划分为现代水网建设、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五个重点领域。同时,根据年度发展规划和具体任务,在重点领域内设置任务清单,确保资金使用与重点任务需求相匹配,提高资金使用针对性。
2024年年初,临沂市财政工作会议召开,再次强调在坚定不移支持发展上加力提效,增强资源配置和政策供给的精准性。5月,临沂市下达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8亿元。
精准“滴灌”之下,一个个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处处和美乡村建设日新月异,“沂蒙好例”串珠成链、聚链成群,乡村振兴底色更加靓丽。
“活水”润田
在持续加大投入、实施精准赋能的同时,临沂市财政部门、农业农村部门还不断优化财政投入方式,加强沟通、协作,通过贴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农业农村,重点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切实实现“四两拨千斤”。
在支持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围绕全市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业务覆盖面和政策精准性,实现农业信贷担保与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互融共进。2023年,设立临沂乡村振兴中地股权投资基金、临沂昆润建设投资基金等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基金4支,规模达到11.7亿元,支持了田园综合体、中地牧业、昆润食品等项目,进一步拓宽产业振兴筹资渠道。
金融活水的注入,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也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比如,金银花是临沂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为助力产业发展,财政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引导金融部门围绕“中药材购销”产业链上下游,创新开发“本草贷-金银花贷”产品,累计为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性融资支持8亿元,有力促进中药材行业发展。
聚焦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临沂市创新实施“四雁工程”,有效破解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难题,全面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吸引更多“雁归”、助力“雁飞”更高,临沂市积极完善政银担融资担保分险机制,设立1亿元“四雁振兴贷”专项风险补偿资金池,对担保机构发生代偿的担保贷款,按实际代偿额的70%进行补偿,最高不超过贷款额的20%,降低担保风险,推动业务开展,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向农业农村领域。数据显示,2023年临沂市共落实“四雁振兴”贷款贴息1500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发放贷款6.4万笔、191亿元,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更足。
在此次2024年度临沂市乡村振兴现场交流暨“四雁工程”推进会所观摩的项目中,卞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正是受益者之一。临沂市“头雁”人才,兰陵县委常委、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介绍,“我们利用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兰陵试验基地项目的技术优势,联合兰陵县卞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设兰花雅集项目,给全国兰友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打造了一个富民产业。”截至目前,项目已入住38个国内兰花大家,与园区9个规模较大的兰花产业经营主体可实现年生产交易2000万株、产值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辐射周边12个村庄,带动全县发展设施农业3000余亩,有效促进了镇、村、民三级增收。
扬“财政之帆”,助“振兴之航”。面向未来,在沂蒙大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图景中,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将发挥更大、更关键的作用。
8月18日,临沂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我为乡村振兴做了什么”市直部门述职会议召开。会上,临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了今年以来的乡村振兴工作。
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时,会议特别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老套路,避免‘老生常谈’;要舍得投入,既增加资金又集中精力,不讲条件、迎难而上突破困难问题;要树牢为民情怀,从群众意愿出发,把工作做得更实,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记者 孙珂 通讯员 韩来轩 杨振东 曹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