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去雪场滑雪时,都忽略了雪场的造雪设备,接到选题后,才深入了解到平时立在雪道旁像大炮一样的造雪机的功能, 通过这次拍摄,我也知道了雪场“输血中心”的运作原理,补上了一课。
这次我拍摄的人物罗师傅是云顶雪场造雪部负责人,他从事这个工作已经有7年时间。他说二十年前的雪场是靠人工搬运雪上山,那时候的人工造雪真的是非常难,但现在条件很好了,他们雪场有固定雪枪、雪炮、移动造雪机二百多台,完全可以覆盖雪场内各个区域的造雪需求。
每年的10月20日到11月初雪场开业,是造雪师最忙的一段日子。因为“初次造雪”要确保雪道上的“雪”在30厘米以上的厚度,为了达到这个效果,造雪师们往往得昼夜不停地工作,吃住在雪场,以保证游客在雪季初“有雪可滑”,再逐渐开展其它雪道的造雪工作;雪季中,根据游客的滑雪体验和天气状况,也需要在雪道上进行补充造雪;而在非雪季,造雪师们需要检修雪场内各种造雪机,保证在来年的雪季开始前,每一台造雪机都能顺利工作。原来我以为雪场造雪只是一个无雪期的补充工作,看似很简单,现在看来还真不是那么回事,雪场造雪的工作不是一时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节目拍摄是在3月份,但雪场的平均温度却只有零下十几度,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还冻得瑟瑟发抖,罗师傅却只是穿着普通的工作服,他说:“因为造雪机的特殊性,它的配件和结构都很精密,所以出现故障时,遇到再冷的天气,维修机器的某些部位都是不能戴手套的,因为造雪机比较高大,维修时爬上爬下的,衣服穿多了行动不方便。”
由于长期在寒冷的户外工作,罗师傅不仅变成了“抗冻”体质,他的双手也变得越来越粗糙,而且还有很多老茧,对于这些罗师傅丝毫不介意,他说对于造雪师而言,最重要的是造雪机不要出故障。为了不影响游客的滑雪体验,只要造雪机出了故障,不论天气多么恶劣,造雪工们都要及时把造雪机修好。
拍完这期节目,了解到造雪师傅们的辛苦,大风大雪里抢修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们也属于雪场的“夜猫子”一族,我不禁感慨,对于这样的功臣,滑雪者却看不见,也不了解!罗师傅却说,雪场每个工种都很辛苦,大家缺一不可,只要滑雪爱好者夸这个雪场的雪好,滑得开心,所有人的辛苦付出就都值了。说这话时,这个朴实的造雪师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