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心!婴儿灌肠死亡是怎么回事?还原婴儿灌肠死亡全过程

2020-01-19 14:40:04 来源:贤集网
责任编辑:高原

  近日,江西九江开发区居民李先生怎么也想不到,七个月大的儿子治个咳嗽,接着就突然死亡。随后,他又发现,给孩子治咳嗽的门诊部有情况。

揪心!婴儿灌肠死亡是怎么回事?还原婴儿灌肠死亡全过程

  据悉,1月13日,李先生的爱人带着咳嗽的儿子到家附近的和顺堂中医门诊部。医生先是开了几剂膏药,贴了一天没见好转。1月14日,医生建议进行灌肠治疗。“医生说如果你要好得快,必须要灌肠,我们交了70多元的灌肠费用。药就直接从肛门打进去的,孩子哭得很厉害。”

揪心!婴儿灌肠死亡是怎么回事?还原婴儿灌肠死亡全过程

  李先生听爱人说,14日那天,医生分别给儿子开了两次灌肠,上午9点一次,下午4点一次,是由医生开处方,护士操作灌肠,孩子在治疗过程中哭得厉害。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时,他爱人就发现情况不对。“我爱人说发现不对,手脚都是冰凉的,嘴巴也是乌的。等我们把孩子送到开发区医院时,医生说已经没的救了。”

揪心!婴儿灌肠死亡是怎么回事?还原婴儿灌肠死亡全过程

  孩子家人随后报警,九江开发区卫健委也介入了调查。据李先生说,当时给孩子治疗的和顺堂医生徐鸿煊,从业资格证上的名字却是另一个。“他的从业资格叫徐小红,墙上的名字却叫徐鸿煊。”

揪心!婴儿灌肠死亡是怎么回事?还原婴儿灌肠死亡全过程

  经查验还发现,当天给孩子灌肠的女护士没有取得相关从业资质。那么,没有从业资质的人,能不能在执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操作呢?九江开发区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肯定是不能的。

  李先生他们还质疑,七个月大的婴儿是否适合做灌肠治疗。目前当地警方及卫健委已经介入调查。

  那么到底什么是灌肠?

  所谓灌肠治疗,就是把液体或药物通过肛门注入肠管来达到清洁或治疗目的,说白了就是一种清洁肠道或给药的方式。

  哪些灌肠方法不可取?

  原则1:不要灌抗生素

  也就是说,把口服药和注射针剂拿来灌肠,都是违规用药!

  原则2:不要灌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本来就不是退热药,我国2008 年的发热指南都明确说了: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

  至于本身就没有经过严格临床试验验证过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中药,当然也是不该用的药,不能想当然的用于灌肠。

  原则3:不要冷水灌肠降温

  我国2008 年的儿童发热指南同样也早就说过:不推荐冰水灌肠退热。

  治疗发烧的目的是改善孩子的舒适度,而不是把温度降到正常。使用冰水灌肠,有点舍本逐末了。

  灌肠的危害至少有5个

  武汉儿童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筱雯介绍,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有些医生和家长误以为,灌肠可以治疗发热、咳嗽等常见小儿问题,还能让孩子免受吃药打针的痛苦,其实不然。

  截至目前,我国并没有直肠滴入的相关教材,国家权威机构也从未出具规范性文件,而其危害在多个层面:

  ①首先,即使是灌肠,药物依然是经过肠道,再通过血液循环起作用,况且灌肠的药物成分复杂,如有过量或错误使用,就很容易损伤孩子娇嫩的肝肾等重要脏器。

  ②其次,药物过敏也是潜在危害。灌肠治疗之前不做皮试,家长也不清楚具体用药,孩子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③此外,直肠滴入不是一种安全、无菌的给药方式,肠道内含有很多细菌,有可能随着滴入液进入肠道深处,造成污染。

  尤其是一些抗生素有可能杀灭肠道内的有益菌群,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导致继发性感染和腹泻等。

  远期的严重后果,如是否损伤肠道粘膜、改变肠道内酸碱度,是否会引发直肠细胞的变性、坏死,危害无法估量。

  ④长时间的大量液体保留灌肠,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严重可致死亡。

  ⑤灌肠所用的药物,因为没有教科书以及药品说明书的指导,使用的剂量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可以超过正常剂量的数十倍使用。

  而且有些还将不能溶解的口服药物比如片剂、胶囊剂也加入其中,这些固体药物,即使研磨了溶解了,能被肠壁吸收吗?

  更有甚者,有些将中药材直接研磨加入灌肠液中使用,这种没有经临床实验就拿出来的用法,宝宝不该被当做实验者!

  什么情况需要用到灌肠治疗?

  1:生理盐水清洁肠道:比如巨结肠或者严重便秘的孩子,需要生理盐水冲洗肠道;

  2.:特殊的造影检查:比如巨结肠患儿, 医生需要把造影剂从肛门灌进结肠;

  3.:特殊的治疗手段:比如治疗肠套叠,需要从肛门灌入气体或水,把套进去的肠子冲出来等。

  随着深化医改向纵深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监管体系不断健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为安全、高效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但是,随着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量迅速增长,医疗卫生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医疗卫生行业监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亟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推动转变监管理念、增强监管合力、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能,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63号),我省对照国家改革要求,结合实际,研究起草了我省《实施意见》,并广泛征求省直有关部门、市(州)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部分医疗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经省委深改委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后,以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印发《实施意见》。

  到2020年,建立职责明确、管理有序、分工协作、科学有效、保障有力的综合监管制度;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整合充实执法力量,形成敢于担当、专业高效、统一规范、公正文明的卫生健康监督执法队伍;实现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

  三、谁来开展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

  《实施意见》明确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监管主体和责任。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医疗卫生行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加大医疗卫生行业反腐败力度。

  二是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综合监管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建立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综合监管协调机制。制定完善部门权责清单,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落实监管职责。

  三是落实医疗卫生机构主体责任。医疗卫生机构对本机构依法执业、诚信服务、质量安全、行风建设和机构运行等承担主体责任。全面推行依法执业承诺制度和自查制度。完善医联体(医共体、医疗集团等)治理机制。

  四是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积极培育医疗卫生行业组织,在制定行业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医疗卫生行业组织应完善自律规范,建立积分管理制度,建立依法执业培训制度。

  五是鼓励支持社会监督。建立医疗卫生行业行风监督员制度,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探索建立举报违法行为的奖励制度和监管信息公示制度。

  四、从哪些方面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重点领域有哪些?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全行业全过程监管,针对七个重点领域“一优化+六加强”措施加强全行业全过程监管。

  “一优化”——优化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以及医疗技术、药品、医疗器械等准入和行政许可流程。推进医疗机构、医师和护士电子化注册,稳步推行执业医师区域注册和多机构执业。

  “六加强”:一是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构建和优化省市县三级和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督促医疗机构建立全员参与和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内部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对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药品、耗材、医疗器械等医疗相关产品的监管。

  二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监管。2019年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加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财务运营、资金结余使用等监管。强化营利性医疗机构盈利率管控。严格规范医保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协议管理。

  三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监管。依法加强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精神卫生、放射卫生、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实验室生物安全、妇幼健康、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托幼机构、健康相关产品等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管。

  四是加强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监管。

  五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秩序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和骗取、套取公共卫生资金行为等。

  六是加强健康产业监管。建立健全覆盖健康产业全链条、全流程的包容、审慎、有效监管机制。

  五、综合监管主要方式有哪些?

  7个方面的监管机制:

  二是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设省级监管工作平台。

  三是构建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全省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深入推进医疗“三监管”。

  四是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行业信用机制。制定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五是形成网格化管理机制。

  七是建立综合监管结果协同运用机制。将综合监管结果与医疗卫生机构校验、等级评审、医保定点协议管理、重点专科设置、财政投入、评先评优等挂钩。

  《实施意见》提出四大保障措施,推动综合监管措施落地:

  一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肃查处政府部门责任人员在监管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

  二是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标准体系。积极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和修订。

  三是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整合公共卫生、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中医药、职业健康等监督执法职能和队伍,设立卫生健康综合监督行政执法机构,统一行使卫生健康执法职责。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