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湖北省武汉市近600公里的皖北泗县,苏宁物流货车驾驶员耿乐正与家人一同关注着电视中播放的防疫信息。突然手机铃声响起,电话那头火急火燎:“武汉,去不去?”
耿乐的心坠了一下,捂着电话走到阳台,拉上门,低声问:“什么货?”
“消毒用的酒精。”
耿乐稍作迟疑,电话那头又说:“你哥也去,我刚给他打了电话。”
“行,我们兄弟俩一块去。”
电话是公司打来的,苏宁物流为赴鄂的援助物资开辟了“绿色通道”,承担发往湖北地区的物资运输任务。大家将导航终点设为武汉,知道车上运载的防疫物资与目的地的距离越短,希望就离武汉人民越近。
兄弟俩合计了下对家人扯了个谎
哥哥耿军43岁,比耿乐年长一岁,俩人都是安徽宿州长途物流行业的“老司机”。耿军从业25年,耿乐从业23年。20多年里,兄弟俩经常一起出车。唯独这次,两个人心照不宣地都没跟其他人说。
湖北的医用物资告急,说什么都得“走一趟”。在家的时候兄弟俩每天关注疫情防控知识,他们相信只要防护得当,完全可以避免感染。但在他们生活的皖北小县,丁点儿讯息都会邻里皆知,如果透露了要去武汉的消息,家人很快就会知道,到时候工作很难做通。
挂掉公司的电话,耿乐赶紧打给耿军。兄弟俩合计了下,对家人扯了个谎,统一说去广州送蔬菜。耿军临了还不忘再叮嘱一句:“咱俩约好,谁也别说我们要去武汉。”
家人对于货车司机过年过节加班习以为常,没人起疑心。就这样,兄弟俩当天先后从泗县赶往宿州取酒精。
第二天,耿军装载着一车酒精出发了。临走时,装货工人拿出一个横幅贴在车头——驰援湖北。
耿乐则遇到了麻烦。装货厂区里的职工以为他刚从武汉回来,都避而远之。耿乐只得一个人被“隔离”在车上,好在车上有事先准备好的水壶和方便面。
两天后,耿乐终于载一车酒精出发,车头上同样挂着红底白字的横幅——驰援湖北。
“到一线去”成了兄弟俩的自觉
跑运输的20多年里,每次遇到大事都少不了兄弟俩的身影。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他们运送医疗物资从杭州到北京;汶川地震,他们又运送救灾活动板房材料,从浙江到震中汶川。
“到一线去”,似乎成了兄弟俩的自觉。这次,两人横穿安徽、江西两省,先后奔向全国人民目光聚焦之处——武汉。
一路赶来节奏都很快,但到了武汉,时间轴像是被降了速。做运输司机多年,耿乐跑过全国各地,对九省通衢的武汉更是熟悉。但是这次,展现在他眼前的武汉却有些不一样。昔日热闹的热干面摊不见了,商店全部紧闭大门。“我突然觉得武汉有些陌生,但这也是我来的理由。”
红灯,耿乐停下车。马路上一辆环卫车缓缓开过,对方看到耿乐的车后,按了几声喇叭。零星几个戴口罩的行人也冲他挥挥手,尽管没有人张口说话,耿乐仍感到了暖意。
这是特殊时期,武汉人以特殊方式对赶来援助的兄弟表示感谢。
从后视镜看了看拉着的货,再看看和他打招呼的人,耿乐说:“能对他们有一些帮助,这几天吃的苦就值。”
先后抵达目的地武汉市东西湖区九州通仓库,两兄弟完成了本次运输任务。
运输单上显示,两辆货车共载酒精5万公斤。卸货时,耿乐却发现车上多了几桶。他马上与厂方联系,厂方回复:知道武汉急需酒精,装车时就多装了几桶。耿乐给耿军说了这个情况,耿军也说自己的车上多了几桶酒精。
从武汉返程后,他们又去了安徽淮南,装了一车水果蔬菜运往武汉。武汉市民不仅需要医疗物资,也需要生活物资。
为防控疫情,兄弟俩全程戴着口罩,在运货的途中基本不下车,并且不时对车辆进行清洗、消毒。“从武汉回家,我俩就得隔离起来了。所以我们就决定申请继续跑武汉。一来路线、路况和流程我们都很熟悉了,再来,我们去过的司机再跑几趟,其他司机就不用这么折腾了。”耿乐说。
“我估计再跑两趟,疫情就能控制住了。”耿军说,“2003年、2008年……我们兄弟俩经历过那么多特殊时期,就没见过咱们中国人克服不了的困难。”(文中耿军、耿乐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