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编辑部获悉,著名语言学家、出版人郝铭鉴于4月2日病逝,享年76岁。
郝铭鉴是江苏建湖人,生于1944年,语言学家、出版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上海语文协会副会长。
郝铭鉴是著名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杂志的创刊人、前主编。这本1995年创刊的小小杂志,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语文生活。
谈及这本小刊物的缘起,郝铭鉴曾说,“刊物虽小,但语文规范化‘兹事体大’。我们办的是小丛刊,但需要的是大眼光。一个现代人,他的修养表现在非常优雅地运用我们的母语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介绍说,即使在病重期间,郝铭鉴依然在“咬嚼”汉语,笔耕不辍。他抱病写下并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为读者详解汉字“画”与“划”的不同用法,发表在《咬文嚼字》三月刊“编校信箱”栏目中,为学界留下余响。
《咬文嚼字》杂志创始人郝铭鉴过世:一位汉字守门人
“一个现代人,他的修养表现在非常优雅地运用我们的母语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郝铭鉴
4月2日上午,语言学家、《咬文嚼字》杂志创始人郝铭鉴过世,终年76岁。
《咬文嚼字》杂志创始人郝铭鉴去世:汉字守门人刚刚从上海静安中心医院告别了郝铭鉴先生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十分悲痛。“郝先生是出版界公认的出版编辑大家,我有幸和他共事多年,跟随他学习、接受他指导,受了他很大的影响,尤其敬佩他的学养和作风,感佩他数十年如一日,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格和职业风范。”阚宁辉说。
多年来,郝铭鉴先生创办的《咬文嚼字》杂志和由他主持的一系列面向全国出版、文字工作者的文化活动和咬文嚼字培训班,都有广泛的影响力,培育了诸多语言文字、编辑出版从业人员,为中国出版界和语言文字界留下了宝贵财富。
郝铭鉴题字: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
作家陈保平曾写道:《咬文嚼字》的了不起,还在于它不是一味地“咬”和“嚼”,编辑部经常举行笔会、研讨班,对如何规范中国语言文字进行课题研究。
2003年,他们与有关部门合作,发布了《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
在创刊十周年的庆祝会上,他们又发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错别字》。
这是他们在数年时间里,在全国调查了100家新闻出版单位的用字情况并且整理了3000本图书、1000册期刊、100份报纸的差错,最后依据出错频率及专家评议编制成此表。
公开发布后,它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成为众多文化部门学习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