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原的韩先生带着老婆孩子到蹦床公园玩,站在一米多高跳台上背对着海绵池跳入,迟迟没有站起来。
韩先生说:当时工作人员让他原地缓一缓,然后他就挪到了海绵池边,半个小时后便与家人离开了。晚上后背疼得厉害,才去医院检查。拍完片子发现胸椎骨折,医生让10天内住院手术。乐酷蹦床主题公园负责人表示,出事后他们已经向保险公司报案,目前正在调查处理阶段。保险赔偿后他们也会适当补偿,帮顾客解决医疗费用。
延伸阅读: 女研究生玩蹦床致截瘫实践引人深思,玩乐背后又隐藏哪些风险?
最近,女研究生玩蹦床导致截瘫的事件牵动着众人的心。如今,室内蹦床馆遍地开花,游戏惊险程度也一路飙升,然而这些网红项目真的足够安全吗?玩乐背后又隐藏着哪些致命风险呢?记者连日来走访多家蹦床馆寻找答案。
在一家蹦床馆内,平衡滚筒按要求只能一次一人,却挤了十多个孩子,他们爬上爬下,还有小男孩躺进海绵池里。
爬上3米高塔 只有一双防滑袜
在东南四环附近的一家蹦床馆内,“室内旱雪”项目吸引了不少体验者。玩家要坐在轮胎坐垫上从类似滑雪道的滑梯上滑下去,借助惯性腾空约1米后落到充气气垫上。由于弹起的轮胎坐垫不时会“翻车”,不少玩家在滑下来后,头部和颈部常窝在坐垫下。有的孩子整个身子都会被轮胎坐垫扣在里面,挣扎很久才能从下面爬出来。“这扣过来窝着脑袋也挺可怕的。”一位在旁边等待的家长很是揪心。
在新闻报道中事故频出的“蜘蛛塔”项目,在不少蹦床馆依然火爆。“蜘蛛塔”设施有3米高,共有5层,每层都有像蜘蛛网一样的网格。体验者需攀爬到高处,后仰着往下落,最后被地上的软垫接住。然而,在玩这样危险系数较高的体验项目时,除了一双防滑袜,体验者并没有其他安全护具。
近年来,蹦床事故造成的纠纷频发。记者查询裁判文书网发现,发生在北京、关键字为“赔偿责任”的蹦床事故判决书,近3年来就有18份,产生的伤害包括踝部扭伤、门牙脱位、胸椎骨折等。网上评论区,也时常可以看到“孩子摔骨裂,导致三根钢针植入,家长心碎”等留言。
成人儿童“混蹦” 孩子瞬间弹倒在地
除了蹦床项目本身玩法的风险,在参与者方面,商家也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不少蹦床馆并未对儿童和成人玩耍的区域进行明确区分。
在北四环一家蹦床馆内,不少孩子在推搡打闹,两个年轻人手拉手从一个格子蹦到了另一个格子中,玩闹的孩子瞬间被弹倒在地。地面上贴着“儿童禁止进入专业区域”的标识,但放眼望去,专业区域已完全被孩子“占领”。有的孩子试图蹦上高台;还有人直接躺在蹦床上休息。在记者观察的一段时间内,上述明令禁止的行为都没有场内工作人员上前制止。
签署协议 并不意味着免责
进入蹦床馆前,体验者都会被要求签署一份入场安全须知,协议上标注了运动注意事项、风险和责任划分。但不少体验者连看都没看,就匆匆签了字。
对此,北京汇源律师事务所律师魏晓东表示,尽管消费者在入场前签署了协议,但并不意味着如果出了事故,经营者能完全置身事外。“因为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不受损失是法定权利,不能以协议的形式放弃,如果经营者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应当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蹦床场馆的经营者有义务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体验和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也应正确处理和应对,将顾客的损失或伤害降到最低。
专家建议:
“网红项目”风险大,玩家需慎重
眼下,包括蹦床在内的各类“网红游乐项目”不断涌现,在以新奇、紧张、刺激为卖点的同时,不断出现伤人事件。
专家表示,很多网红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风险很大,玩家在选择时一定要谨慎。另一方面,运营者除了要保障场地器材的安全性,也要加强对玩家的技术要领培训。
而对于监管单位来说,应该尽快完善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新出现的游乐项目到底存在多大安全隐患、是否可以向普通公众开放,需要有清晰界定。像这个“人体炸弹”项目,很明显就存在头部着地的风险,等到出了事再采取措施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