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一大早,天还未亮,家住周至县翠峰镇新联村的村民孙兵匆匆吃过早饭后,迫不及待地推开通向后院的大门,来到自家牛棚。清扫、拌料……同往常一样,孙兵在此起彼伏的“哞哞”声中开启了忙碌而幸福的一天。
“去年国庆节已经卖了3头,现在还剩34头公牛、2头母牛,咱能实现脱贫致富都是它们的功劳!”孙兵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每谈起自己的牛,他都会激动地打开话匣子。
孙兵今年55岁,家里共有4口人,两个儿子分别在外念书、打工。他所在的新联村曾经是西安市重点贫困村,在全村344户1377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280人,孙兵家就是其中之一。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动作熟练的养牛行家,在3年前还是个对养殖一窍不通的贫困户。
2016年,根据脱贫攻坚相关标准,孙兵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没过多久,村上就帮他申请实施危房改造,再加上就业、产业、政策补助等方面的精准帮扶,2018年,孙兵家摘掉了贫困帽。
孙兵是个积极乐观且能吃苦的人,从前家里虽然贫困,但他从未停下探寻美好生活的脚步。在养牛前,孙兵做过小生意、养过鸡,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赚多少钱。直到有一次,他听说养牛成本虽然高,但风险小、收益高,这一下子燃起了他心中的热情。
有想法,就要去做,但买牛的这笔钱从哪儿来?正当孙兵一筹莫展的时候,2017年,驻村工作队来到了孙兵家,了解到他有养牛创业的想法,但就是缺资金,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后,为孙兵申请了5万元无息贷款和20万元贴息贷款,帮助他建起了牛棚,买了牛。
然而,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孙兵来说,养牛可不是一项简单活儿。“刚开始养牛时,牛总是拉肚子,还不长肉,牛要是生病不能及时治疗,那损失可就大了。”面对一系列问题,孙兵束手无策,这让他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为此,驻村工作队多次联系县农业农村局,请来技术专家手把手教孙兵养牛。经过不懈努力,孙兵家由最初的十几头牛发展到现在的将近40头,一头牛按5000元的利润来算,年收入就能达20万元。
勤能致富,志能兴家。通过养牛,孙兵成了新联村扶智扶志的典型。从昔日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如今村上小有名气的“牛倌”,3年多时间,孙兵就打了场漂亮的脱贫翻身仗。而在他心中,最感激的还是驻村工作队,“没有工作队柏书记的帮忙和鼓励,我再想养牛也只是想想。”
孙兵念叨的柏书记,就是西安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副主任、新联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柏华。
提到驻村,柏华要比别的第一书记面临更多困难。由于视力仅有0.1,即便戴着高度数近视镜,柏华白天也只能看清几米,晚上则是“一抹黑”。
初到村里,柏华就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所有贫困户,在此期间,对他来说最困难的就是出行。“一到傍晚,在没有路灯的村子里行走使我步履维艰,尤其遇到雨雪天,走在湿滑泥泞的土路上摔跟头是常有的事。”柏华回忆道,2018年5月的一个夜晚,他靠着手机微弱的亮光独自在田间查看生产路施工时,一不小心跌进了沤粪池,当柏华拽着棍子费劲地爬出来时,浑身早已瘫软。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他的工作进度,无论刮风下雨,柏华坚持白天走访,晚上借助放大镜整理资料,最终找到了工作方向。
“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发展的桥头堡,抓好党建就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柏华带领大家确立了以党建促脱贫的工作目标,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会一课”和“四议两公开”等固化为村党支部的“必修课”,并先后邀请专家进村开展主题党课活动,使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的同时,柏华积极争取资金,带领大家为村上修建水塔,修通了生产路,安装太阳能照明灯,建起了农家书屋,还帮村委会买来电脑、打印机,给村卫生室添置了医疗设备。随着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新联村先后被评为周至县“社会治理红旗村”“县级文明村”,西安市“美丽党建”示范村等,他本人也被授予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和2020陕西脱贫攻坚奋斗人物奖。每每提起这位驻村第一书记,村民们都纷纷感叹:“这种实打实的帮助,让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柏华所在的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协调全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并组织志愿者24小时值守卡点、进村巡逻、进行环境消杀。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柏华说,“因疫情影响,不能走访贫困户,我们就通过电话、微信了解村民情况,同时协调各方为村里募捐防疫物资,共募集84消毒液800公斤、医用口罩1600个、医用手套2000副,及时解决了物资不足的问题。”
柏华表示,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村上的疫情防控有了更充足的准备。“我们会第一时间利用微信群向村民推送最新消息和相关文件,解读各项防疫政策,取消每年一次的庆春节集体茶话会和为村民写春联活动,并在村里早早设立了疫情防控点,协助村卫生室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引领村民脱贫,柏华始终一个也不放弃,他经常到贫困户家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孙兵那样内生动力很足。”柏华说,“遇到难帮扶的对象时,我们会想方设法和其聊天、交朋友,用行动感染他们。现如今,这些人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村上有打零工的机会时,他们都会积极参与。”
2019年,柏华所在的驻村工作队立足地域优势,以“党建+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在新联村建起了占地25亩的苗木示范基地,每年为27户贫困户每户分红2000元;通过加工猕猴桃干,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累计创收23万元……3年多来,驻村工作队为新联村争取资金1200余万元,通过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走在空气清新、景色秀美的新联村,哪里都有村民们辛勤劳动的身影,他们正抱着愚公移山的干劲向小康生活全力迈进。而在他们身后,有一群像柏华一样冲锋在前的党员“尖兵”,他们用爱与付出,让群众感受到了帮扶干部的担当和作为,感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与大家同风雨、共战斗的高尚情怀。
“我是驻村第一书记,更是一名党员,驻村帮扶工作是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我会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继续做好本职工作。”柏华坚定地说。(记者 王梓萌)
新联村干净整洁的乡村大道。 记者 王梓萌摄
决战脱贫攻坚·党员有话说
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 柏华
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我们驻村工作队长久以来的坚持。
我是驻村第一书记,更是一名党员,越是在紧要关头,越要挺身而出。工作之余,我为村民进行义诊,提供康复服务,并多次邀请西安雁塔邓景元社区康复志愿服务中心的专家来村上开展大型义诊、健康知识宣讲和免费体检活动。即便以后我离开了村子,他们也会定期派专家巡诊,下一步将在村上实现远程会诊和医疗转介服务,尽可能为村民消除因病致贫的风险。
带领贫困户脱贫只是第一步,帮助村上强经济、促发展、建立长效机制才是巩固脱贫成效的关键。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今的新联村人居环境和治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集体经济初具规模,实现了自我造血,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要想把驻村工作干好,就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群众愿意把我们当作知心人,这种信任来之不易,都是大家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抓好党支部建设,把全村人的心凝聚起来。驻村扶贫工作是有温度的,一旦付出了真感情,群众是能看得到的。我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联村会越变越好,我也会继续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只争朝夕,真抓实干,让村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记者 王梓萌整理)
新联村驻村帮扶干部正在为村民讲解雪松种植技巧。记者 王梓萌摄
群众心里话
■孙兵,55岁
“帮扶干部确确实实用实际行动感染了我,让我更有信心过上好日子。多亏了困难时有党和政府拉咱一把,下一步我打算养更多的牛,带领大伙儿一同致富!”
■杨知厚,68岁
“一遍一遍地教,一轮一轮地讲,无论三伏天还是三九天,只要我在雪松种植上有任何困难,帮扶干部都会第一时间前来帮助,真的让我特别感动!”
■杨彩花,81岁
“现在的生活是吃得好穿得好,日子无忧无虑,有人嘘寒问暖,帮扶干部就跟自己的娃一样对咱好!”
脱贫成绩单
周至县
2019年5月7日,周至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2020年,周至县累计实现24577户88402人稳定脱贫,6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7年以来,周至县投入8.436亿元,发展特色产业,带动234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产业覆盖率达95.4%。
翠峰镇
2020年,翠峰镇完成剩余40户95人脱贫退出工作,实现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073户7739人全部脱贫的目标任务。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耕地7832亩,产业覆盖率达93.27%。
新联村
2020年,新联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280人已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得到解决,家庭人均纯收入1.03万元。3年多来,驻村工作队为新联村争取资金1200余万元,通过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新联村村民孙兵正在给牛喂饲料。 记者 王梓萌摄
记者手记
牢记在心的“民情地图”
新联村村委会的会议室墙上挂着几幅独特的地图,它们分别是新联村村情民情图、组织体系图、产业发展图和河长路长图。除介绍基本的村情村貌、产业分布、脱贫措施外,地图上还详细标注了每一位村民的名字。驻村帮扶干部许展涛告诉记者,这些地图是用了很久才绘制成的,绘制久了,看得频繁了,自然而然也就记在心里了。
“地图不是挂在墙上的,而是记在心里的。”许展涛说,他经常人虽回到了家,脑海里却仍然浮现着这些图,挂念着村上还有困难的村民。
“挂图作战”就是无声的命令,时刻提醒着扶贫干部保持“临战”状态。一张张脱贫攻坚“作战图”,将村内的项目建设、党员住址、贫困户项目覆盖等情况用图表的形式生动展现,让人一目了然。而在这背后,却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
脑海里装着一张图,谁家住在哪儿、从哪儿走、什么生活状况,帮扶干部们都了如指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科学的精准帮扶,使新联村的扶贫与发展融为一体。现如今,行走在新联村,这里环境宜人、风景优美,有不少村民的房前屋后已经硬化,室内室外整理得干净整洁。帮扶干部不论走到哪儿,都会有村民热情地打招呼,显然,他们早已不仅是帮扶与被帮扶的关系,而是无话不说的朋友。
“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驻村工作队早就过了摸着石头过河、手把手教的阶段。”许展涛说,“输血更要造血,咱工作队迟早要走,引导村子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这一点很重要。”(王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