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火车轮如果表面有伤,一般能用肉眼看出来,可是,内部的伤该怎么发现呢?
身材瘦小、低调内敛的户卫钦拿出几个大小不一的探伤探头,像医生为病人做内科检查一样,通过超声波,仔细辨别车轮上是否有伤或裂纹。
户卫钦是北京铁路局石家庄车辆段配件车间探伤工,也是“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获得者。
有“火眼金睛”女神探之称的户卫钦每天的工作是和火车轮打交道,她拿起“听诊器”般的探头,为火车轮仔细“检查身体”,全神贯注地盯着显示屏幕上有规律跳动的波形,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认真分析哪些波纹有可能是“带病”的征兆,生怕错过一丁点儿异常波动。
18年如一日 痴迷为车轮做“B超”
自2003年干上轮轴探伤工开始,这工作一干就是18年。
火车车轮的运行条件复杂多变,经常发生擦伤、剥离、掉块和疲劳损坏等损伤,性能好坏对行车安全具有十分重大影响。而隐藏在车轮内部的“缺陷”更是对车轮性能好坏起关键作用。
车轮探伤就是通过超声波的无损检测,发现车轮表面或者内部的缺陷。户卫钦的工作就是通过探伤仪的“波形”变化,从中找出规律,判断车轮及轴承内部裂纹的深度、长度及裂损情况等。
然而,开始接触探伤工作时,户卫钦非常不适应。
“仿佛听天书一样。”“提心吊胆,有时候饭都吃不下,觉睡不着!”一个月的培训时间,着急的她瘦了五六斤,生怕自己学艺不精,造成漏探或者误判。
从业18年,她共发现了40来条裂纹,经她探测过的20余万条轮对无一漏探误判。
无论是她自己还是同事发现异常波形,户卫钦都会盯着验证,逐一上手重复探伤手法,找手感,摸规律,手上也逐渐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为了迅速积累经验,户卫钦还仔细记录每个问题轮对所对应的波形状态。每当别人问她在不停地写什么,她总是笑笑回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对于负重巨大的火车车轮而言,如果有些裂纹没有被检测出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假如我把裂纹放出去,裂纹一开始是萌芽,然后,慢慢地,裂纹发展越来越快,到最后,车轮就会瞬时断裂,火车颠覆,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损失。”户卫钦如是说。
诀窍就是责任心
探伤作业是一份简单重复、单一枯燥的工作。18年来,年复一年地重复同样的工作,不觉得乏味吗?
户卫钦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说:“刚一开始我觉得这活特有意思,才喜欢干。其实,非常有挑战性,越干越有意思。”
户卫钦在向工友们传授经验。
“通过波形来判断论证车轮有没有缺陷,好比医生根据病人的B超图像,诊断是否属于病灶是一样的道理。最难判断的是那种疑似波形,你不知道它究竟是不是裂纹产生的波形。若不弄明白,心里总想着今天干的活,琢磨这种情况到底是不是有伤。”她解释道,“我可以容忍自己干活没有别人快,但我必须把每条轴承都当成问题轴来‘琢磨’,就像B超大夫那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什么波形对应什么裂纹,大致数据是多少,别人一问,户卫钦便能娓娓道来,火眼金睛“女神探”的名号也随之不胫而走。
户卫钦为火车轮探伤时的实时数据报告。 记者 李盈盈摄
户卫钦将她的经验总结成“多问一遍、多听一句、多看一眼”的“户式”工作法。
户卫钦的徒弟丁瑜修自豪地说;“师父是班儿里的顶梁柱,跟她算是跟对人了。”
随着探伤设备和探伤技术的更新,发现缺陷的困难程度几何倍增。在缺陷极其偶发的状态下,很多探伤工整个职业生涯都鲜有“零的突破”。而户卫钦却如“信手拈来”般揪出一个个裂纹缺陷,守住一个个安全底线。
户卫钦有没有什么诀窍?
用她自己的话说,“如果说有什么技巧,其实,最需要的技巧就是责任心。我自己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平时多问多听、多看、多总结,主要还是多学习。”
在户卫钦身上,我们看到了最美铁路人所展现的“工匠精神”,她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态度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