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车“进楼”导致火灾为何屡现?

2021-05-12 07:51:44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王浩

  电瓶车“进楼”导致火灾为何屡现?

事发时电梯内的监控画面

  5月10日晚7点34分,成都市成华区丛树家园小区一电梯内电瓶车起火,致使5人受伤,其中一名5个月大婴儿伤情较重。目前,成都市成华区公安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正对事件进行进一步调查。

  1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该小区物业了解到,该小区是拆迁安置小区,刚交付不久,许多业主正在装修期,物业已在电梯内及小区多处张贴集中停放电瓶车告示。

  记者注意到,因电瓶车违规停放、违规充电导致的火灾安全事故频发,也曾造成惨重人员伤亡,公安部也曾发通告要规范电瓶车停放充电。对此有专家建议,相关部门针对电瓶车这类关系公共安全的问题,应出台相应条例并明确详细罚则,这样一来,物业等执行机构在工作时也能有抓手进行处理。除了加强执法外,也要多措并举,不断完善小区充电设备等配套设施,解决居民后顾之忧。

  电梯门关闭瞬间电瓶车冒烟起火

  发生事故小区为成都市成华区丛树家园小区。电梯内监控视频显示,5月10日晚7点34分,一男子推着电瓶车进入电梯中,电梯内还有两名男子和一位抱着婴儿的女子。就在电梯门将要关闭时,电瓶车后方突然冒烟,随后开始起火,火苗瞬间吞没电梯内5人。

  现场目击群众在事发后拍摄的视频显示,抱着孩子的女子身上衣服被烧毁,全身多处被烧伤,而被其抱着的小婴儿全身也多处被烧伤。

  1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华西医院了解到,事故中受伤的婴儿及抱孩子的奶奶被送到华西医院救治,目前孩子奶奶生命体征平稳。另据川观新闻11日报道,受伤婴儿父亲表示孩子还没脱离生命危险,仍在重症监护室,孩子奶奶全身75%烧伤,医院曾一度下了病危通知书。

  物业称事前已告知禁止电瓶车上楼

  负责丛树家园小区物业管理的成都恒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11日告诉北青报记者,丛树家园是公司刚接手不久的安置房小区,目前很多业主还在装修过程中。物业工作人员表示,物业在小区公共场合及电梯内都张贴有温馨提示,告知业主电瓶车及建筑垃圾的集中存放点,平时也会有工作人员对业主进行引导。

  记者11日从该小区所在的丛树社区了解到,丛树家园小区是新楼盘,业主们今年刚陆续入住。目前该小区物业正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5位伤者的医疗费由物业公司先行全额垫付。对于物业是否曾告知电瓶车不能进电梯,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确有告知,但仍有业主将电瓶车推进电梯。事发后,物业已对该小区进行了紧急处置,电瓶车一律不得进楼。

  11日,有媒体采访在丛树家园现场处理的成都恒泽物业时,物业表示他们也曾在事发前多次发出要求,住户的电瓶车不能通过电梯带回家,更不能充电,但由于没有执法权,他们只能劝阻。

  丛树家园小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曾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该小区新建不久且多为安置房,入住最久的住户也不过才两三个月。小区内一直设有电瓶车停放处和充电处,但是使用频率却并不是很高。对于有人把电瓶车抬进电梯,曾先生也称“我们之前也都多次提醒过的,告知也有贴,没有人听的。”

  业主称电瓶车停放处不方便日常使用

  丛树家园小区一名业主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家也有一辆电瓶车,会按月缴费放在地下电瓶车停放处,但是停放处的开关门时间却不是很方便日常使用,通常早上七点多才开门,晚上七八点就关了。

  据该业主回忆,在停放处的大门上曾用粉笔写道,“晚上十一点后再开门还需额外收费1元。”事件发生后,现在改成充电72-96伏的电瓶车每月收费45元。

  业主表示,存放时间不方便,人们早出晚归的时候用车和收费有点贵,这两个问题可能是造成住户们之前会把电瓶车带进楼内的主要原因。

  该业主还告诉记者,她的姨父是昨晚现场的目击者之一,“当时电梯正好下来到一楼开门,我姨父是想等电梯上去,就看到里面着火了,马上拨打了120。”从当晚传出的视频中可见,发生火情的电梯里一片狼藉,黑灰遍地。

  目前,涉事区域已暂停使用。现在每个楼前也都配有保安检查,提醒业主电瓶车禁止进楼。

  专家说法

  多措并举治理电瓶车“进楼”顽疾

  电瓶车火灾安全事故近年来频发。对此,2017年12月,公安部曾出台《关于规范电瓶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其中提到要规范电瓶车停放充电行为,公民应当将电瓶车停放在安全地点,充电时应当确保安全。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瓶车或者为电瓶车充电。

  但北青报记者查询后发现,各地对于电瓶车违规停放、违规充电问题尚没有统一规定和相应处罚措施,仅部分地区曾对违规停放、违规充电制定明确罚则。对此,多年研究和实践基层社区治理的专家舒可心建议,对于像电瓶车这样涉及公共安全的事项,消防等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行政法规并明确详细罚则,比如明令禁止电瓶车进入电梯,这样物业公司在执行中也能够有抓手,“物业如果发现有业主把电瓶车推进电梯,可以进行劝阻,如果劝阻不听就可以根据法规向相关部门举报并处罚。”也有专家指出,除了明确法规外,还可多措并举进行治理。比如通过多在小区建设集中充电和停电瓶车场所,以及运用科技手段防范电瓶车进楼等。

  文/本报记者 张月朦 朱健勇 实习生 葛佳琪 统筹/蒋朔 张彬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