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10+3” 乡村振兴看四川】走进全国唯一“江团”国家级原种场 你爱吃的“江团”品种可能选育自这里

2021-09-15 10:58:13 来源:四川新闻网
责任编辑:颜甲
鱼塘共水天一色_副本_副本.jpg

鱼塘共水天一色

  四川新闻网眉山9月14日讯(记者 王滟雨 摄影报道)一捧长江水,滋养着中华大地,更孕育出丰富的水产资源,“长吻鮠”就是其中之一,而以四川省为主要栖息地的长吻鮠还有另一个更为人熟悉的名字,“江团”。

  因周身无鳞,肉质鲜嫩,从宋代以来,长吻鮠就是众多居民的桌上佳肴,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长吻鮠的野外生存空间压缩,野生资源锐减,为了保护这一长江送给四川的礼物,四川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9月13日,“走进10+3 乡村振兴看四川”中央、省级媒体采风活动正式启动,而采访团第一站便来到全国唯一一家以长吻鮠为保种对象的国家级原种场——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探访该场对长吻鮠原种采集、驯养、供种的生动实践。

鱼塘畔,只只白鹭停歇_副本_副本.jpg

鱼塘畔,只只白鹭停歇

  建成全国唯一长吻鮠国家级原种场

  带动全省长吻鮠年新增养殖效益过3亿元

  金秋九月,正是丹桂飘香,水美鱼肥的季节,位于崇州市隆兴镇的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里片片开阔的鱼塘如田字格排开,湛蓝晴空倒映碧绿池塘,只只白鹭贴着水面展翅翱翔,但见水花深处鱼儿翻腾……

  自2001年筹备建设以来,经过多年发展及层层检查验收,如今,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已经建成各类鱼池283亩,工厂化繁育车间1500平方米,占地430亩,不仅是四川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原种场、国家级良种场,也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长吻鮠为保种对象的原种场,承担了全国长吻鮠原种采集、驯养、供种等任务,并可综合开展鱼类生长研究、稻鱼种养养殖新模式开发及长江上游珍稀鱼类救护等相关工作。

鱼与花共生_副本_副本.jpg

鱼与花共生

  “如果再早两个月,我们工作还要忙些。” 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场长魏震介绍道,每年初夏,都是长吻鮠野生苗种的活跃期,相比人工繁育的鱼苗,“它们保存了最原始的基因,抗逆性较强。这些苗种被采集后,送到宜宾市鱼类保护增殖放流站进行驯化培育,一年后经筛选再送往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继续培育和选择。 ”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长吻鮠原种长江采集内塘驯养大塘选育、斑点叉尾鮰良种选育和繁育的技术路线。”魏震说,“人工可控养殖条件和选育技术为长吻鮠的生存,提供了优质环境,保存种群数量比野生环境中大大增加,而为了选留性状更好进行保存,我们还积极与四川大学、四川省水产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进行原良种的遗传性状研究。”

  如今,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每年能向社会提供长吻鮠原种亲本2000尾,斑点叉尾鮰良种1000尾。经过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的努力,长吻鮠苗种繁育人工养殖从无到有,全省长吻鮠的苗种繁育量占全国80%、养殖产量占全国的50%,年新增养殖效益3亿元起上。

【探秘“10+3” 乡村振兴看四川】走进全国唯一“江团”国家级原种场 你爱吃的“江团”品种可能选育自这里

原种场中鱼塘田字格排开

  技术创新助力渔业绿色发展

  力争2025年建成长江上游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在长江捞取原种的同时,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也积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近两年来,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向社会提供长吻鮠亲本 1100 尾、苗种 120000 尾、长江鲟亲本 10 尾、苗种 1600 尾、胭脂40000 尾、其余鱼类 20000 尾,并开展了 32 个涉水工程水生生物影响监测,为恢复全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及鱼类资源恢复做出积极贡献。

【探秘“10+3” 乡村振兴看四川】走进全国唯一“江团”国家级原种场 你爱吃的“江团”品种可能选育自这里

原种场展示大厅中的长吻鮠标本

  同时,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通过建设全省水产人才培训基地、渔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渔需物资仓储及交易服务中心等水产产业综合服务体系,助推全省水产产业创新发展。

  而作为“千河之省”,为做好全省渔类资源养护,四川省目前已建立46个各类保护区,7个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保护种质资源、引领产业发展’是我们的立场宗旨和使命担当。” 魏震说,“下一步,我们还将立足于水生生物的保种选育,力争到2025年建成长江上游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包括活体库、组织库、基因库及综合数据库在内的长江流域鱼类种质资源库,从而搭建起保护长江上游流域鱼类资源和确保物种延续的‘诺亚方舟’。”

责任编辑:颜甲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