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工作人员接受央视采访 视频截图
11月15日,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存在浦发银行南通分行的2.95亿元被质押,公司对此“毫不知情”。浦发银行南通分行回应称,银行在开展排查的同时,已于11月15日向公安机关进行了刑事报案,并提供了相关业务资料。事件中的第三方——南通瑞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大股东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同样表示,对此事不知情。
这是近期爆出的第二起银行“莫名质押”事件。10月23日,济民可信集团称,旗下两家子公司存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28亿元存款,在不知情下为第三方公司——华业石化南京有限公司贷款质押而无法支取。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两起事件暴露了银行监管的漏洞。两起事件背后有哪几种可能?事件的关键到底是什么?银行若参与其中是否为了贷款业绩冲量?涉事公司的存款是否能拿回?新黄河记者多方采访,尝试获得剖析、解答。
科远智慧2.95亿元货币资金流动性受影响
在公告中,科远智慧向浦发银行南通分行问询得知,公司4000万元定期存款于2020年11月10日已作为南通瑞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的质押担保,目前因南通瑞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未能按时偿债,导致公司4000万元定期存款到期未能及时赎回。公司对该质押行为毫不知情,已明确要求浦发银行南通分行方面出具有效证明材料。
科远智慧还提到,截至11月15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南京科远智慧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在浦发银行南通分行的定期存款总额为3.45亿元,其中,到期未能赎回的金额为4000万元,未到期显示被质押状态的金额为2.55亿元,“公司对上述所有质押行为毫不知情。”
18日下午,科远智慧在官网发布《告各界朋友书》,称此次事件对公司货币资金流动性影响2.95亿元,扣除此部分资金后,公司仍有充足的资金储备及融资运筹能力,保障公司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正常、稳定、有序开展。
浦发银行南通分行如何规定存单质押业务流程?银行是否存在监管漏洞?截至发稿,浦发银行总部未回复这些追问。18日下午,浦发银行南通分行大堂工作人员表示,银行目前正常营业,该工作人员听说了科远智慧存单质押一事,但不清楚具体进展。
济民可信“12问”未获渤海银行回应
与上市公司科远智慧相比,江西企业济民可信被莫名质押的存款金额更高,达28亿元。截至目前,济民可信已向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发出12条疑问。济民可信子公司山禾药业、恒生制药33亿元资金,在渤海银行揽储人联系下,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陆续以“新易存”形式存入该行后,遭银行莫名质押28亿元为第三方华业石化南京有限公司提供融资担保。
今年8月19日,济民可信得知有人在银行柜台冒充该集团人员办理存款质押手续。24日,济民可信向渤海银行送达的书面通知函称,从未将存款转为纸质存单,也没有为他人办理过任何质押业务;要求渤海银行必须保障济民可信存款安全和自由提取,不得进行任何违法划扣和其他违规违法操作。9月3日,济民可信向无锡警方报案。
10月24日和25日,渤海银行分别在微信公众号和官网发布《声明》《关于媒体报道说明的公告》。渤海银行董事会称,近日有针对该行南京分行涉及人民币28亿元质押担保业务的报道,该行已就报道涉及的事项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寻求司法解决。渤海银行表示,该行目前日常运营一切正常,且上述事项将不会对本行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将一如既往坚决维护客户合法权益,保证客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两起事件是“很极端的情形”
采访中,两名律师均对新黄河记者表示,根据目前已有的少量公开信息,很难判断事情的真相。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表示,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案件,例如康得新122亿元存款消失事件,“但目前这两起事件,实际上到底是什么原因,现在还不明朗。”
王智斌分析,事件背后有多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是银行的问题。可能有人伪造公章、签名等,存款公司完全是受害者,这种情况下,担保是无效的,涉及刑事案件。”
第二种可能是存款公司内部的问题,例如控股股东、公司高管或实际控制人动用公司公章去作担保抵押,但是公司管理层、其他人不知情,没有经过内部审议。“这种情况下,担保本身是有效的,会视为上市公司做的担保行为,但没有履行内部审议程序,公司内部治理比较混乱,没有进行信息披露。”第三种可能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试图以“存款丢失”的方式将自己洗白,例如獐子岛扇贝逃跑、广州浪奇存货丢失事件,“但这种手段过于明显,涉及银行和第三方,这种可能性比较小。”
在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戚诚伟看来,这两起事件都属于比较极端的个案,据目前媒体报道“银行、存款人、借款人对有关存单质押交易是否真实存在各执一词,陷入罗生门境地,究竟真相如何,有待相关部门最终调查结果才能水落石出,现在没法判断到底谁说的是事实或者谁应当承担责任”。
戚诚伟注意到,2021年11月12日,证监会向渤海银行提出与质押一案有关的五个问题并要求律师核查出具法律意见。戚诚伟为多家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提供法律服务,他表示,存单质押是很常见的信贷担保业务,“存单质押贷款或者存单质押授信,申请人通过向银行提供存款质押担保申请出具银行承兑汇票的业务属于一项重要的金融服务业务,可以说不少银行天天都在做,从全国范围来看,银行同类上亿元的存单质押每天都在发生。”戚诚伟说,在海量的业务中,出现这两笔存单质押纠纷,被公众关注到,一方面是因为有人报案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另一方面是涉及上市公司主动向公众披露了案件情况,“这类案件出现并不是常态化的,这是很极端的情形,大部分银行存单质押业务真实、清楚并没有争议。”
戚诚伟提到一个细节,渤海银行公开称济民可信拿了三倍于银行利息的额外收益。即2021年11月4日,渤海银行首次对媒体发声,对经济观察网的采访提纲作出回应:“根据我们了解到的信息,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济民可信系还收取了来源于华业石化系的三倍于我行存款利息的额外收益。我们掌握的其他信息也显示出:济民可信对此事是知情的,并非其对外声称的单纯的存款客户。”这一说法遭到济民可信否认。
●深度解读
事件两大焦点最受公众关注
戚诚伟认为,银行办理存单质押业务过程中的材料肯定存在,但是这些业务材料是否真实、经办人是否进行了合理审查、相关内控标准是否执行到位,都是事件的关键。“这个流程如果合规合法,即便存单存款人单方不认存单质押,但也不能免除担保责任。”戚诚伟举例称,譬如,有些公司为第三方提供担保,提供了股东会决议同意担保,后来个别股东不同意担保,法院只看有没有出具符合公司章程的股东会决议。“如果银行提供了公司同意担保的股东会决议,银行履行了形式上审查义务,即便公司否认,法院也会认可银行主张公司的担保责任。”
戚诚伟同时提到,银行不是公安机关,大多情况下只能从形式方面进行审查:公章是否真实、钱是否在银行里、银行要求的材料是否完整、签字是否真实,如果上述材料是假的、骗取银行出具承兑汇票就涉嫌贷款诈骗等刑事犯罪。
在这两起事件中,戚诚伟注意到,渤海银行对公安部门的调查没有第一时间回应,建议这种情况下“银行应该主动发声,避免误解,否则就会引发一些公众质疑”。
此前,济民可信在《六问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中,提供了一段华业石化资金部总监董某的录音,描述了办理存款质押的细节。在录音中,董某称,当时华业石化与一些合作的银行关系比较好,“银行做存款,我做贷款,对银行来说,它也有冲量的业务。”
戚诚伟认为部分银行分行或者支行可能会通过赠送小礼品、推介结构性存款、靠档计息等方式,来增加存款。银行在没有担保情况下把钱贷出去,属于高风险业务,银行经办人更不会通过“‘虚构抵押担保’方式揽储”。戚诚伟说,即便极端情况出现,只可能是个别人,里应外合串通;任何一个正规金融机构,不可能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上。
济民可信与科远智慧的存款能否追回,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戚诚伟说,这也要分两种情况看。“从法律上来讲,假设存单质押业务是真的,存款被银行处理之后,存款人是担保人身份,可以向债务人追偿,帮谁担保就向谁追偿,债权并没有消失,只是从银行存款变成了债权,可以从法律上追偿。”戚诚伟表示,如果质押存单业务是假的,银行就不能动存款人的存款,即便扣了,也得还给存款人,银行再去找借款人追,可能涉及贷款诈骗。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