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疯抢的“剩菜盲盒”,靠谱吗?

2023-05-31 18:58:43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李欢

  从玩具到文具

  再到机票

  这次盲盒盯上了“剩菜”

  这里所说的剩菜

  其实是指商店打烊前未售出的食物

  商家根据剩余情况

  再随机搭配出售给消费者

  近日

  一股“剩菜盲盒”风刮了起来

  这种形式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

  目前已有多个App

  可以购买“剩菜盲盒”

  参与过的人甚至表示

  “手速慢了,还会抢不到。”

  但也有网友反映

  “剩菜盲盒”存在口感不佳

  食用后肠胃不适等问题

  “剩菜盲盒”没过保质期

  就安全了?

被疯抢的“剩菜盲盒”,靠谱吗?

  “剩菜盲盒”悄悄走红

  9.9元一个

  下单的应用程序类似外卖软件,价格低廉,却没有菜单选项,拿到什么全凭运气,像是食物盲盒,又像是晚餐彩票。

  登录了杭州某食品盲盒平台,记者发现各线下合作门店的盲盒数量、盲盒形式各有不同,随即购买了杭州两家面包店的剩菜盲盒,售价均为11.9元(其中有一家用了新人优惠券,减免2元)。

被疯抢的“剩菜盲盒”,靠谱吗?

  第二天下午,记者根据小程序上指定的取袋时间到店后,店员从柜台给拿了一袋已经打包好的面包。

被疯抢的“剩菜盲盒”,靠谱吗?

  该盲盒包含两个牛角包,两个可颂,以及一个三明治。但是记者发现,产品的外包装上并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标签。

被疯抢的“剩菜盲盒”,靠谱吗?

  口味不过多评价。

  在上海,盲盒类型除烘焙甜点外,还有饮料咖啡、便利熟食、商店与超市的折扣等。

  盲盒的属性决定了其价格固定、商品不可观察、不可选择等特点。

  有部分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反映,剩菜盲盒存在菜品不合口味、口感不佳、剩余保质期过短、吃完后肠胃不适等问题。有消费者甚至将购买剩菜盲盒的行为称作“花钱换一个地方浪费食物”。

被疯抢的“剩菜盲盒”,靠谱吗?

  盲盒可以搞

  食品安全不可有盲区

  在“万物皆可盲盒”的今天,将剩菜与之“组CP”,打开了临期促销、避免浪费的新思路。

  一直以来,打折促销都是餐饮行业处理过剩产品的惯常动作,而以低价盲盒的形式线上销售,既帮助商家有效解决了临期食品,又能让消费者在花钱买实惠的同时,获得一份拆盲盒的期待感,可谓一举多得。

  “店家剩啥我吃啥”“省钱还能节约粮食,何乐而不为”,年轻人的盖章认可,也让这股风刮得愈发起劲。

被疯抢的“剩菜盲盒”,靠谱吗?

  “剩菜盲盒”与环保节约不谋而合,但背后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随着“剩菜盲盒”大火,入局者接踵而至,可并非所有餐饮品类都适合借盲盒去库存,也并非所有商家都老老实实做盲盒。

  比如,面包烘焙类产品保质期相对长,也方便存放,而面食、快餐等如草率“盲盒”则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一直以来,餐食口感不佳、以次充好、发霉变质等问题始终存在,确有少数商家为了达到更好的清仓效果,在生产时间上打“擦边球”,或者将保质日期模糊处理。而基于一些平台与商家“不退不换”的霸王条款,消费者即便买到不新鲜的“剩菜盲盒”,也只能一扔了之,反倒成了“花钱浪费食物”。

  还是那句话,“剩菜”大可搞盲盒,但食品安全不可有盲区。

  用心做好低价盲盒能收获口碑、助力品牌,反过来,抱着清仓甩卖、质量不保的心态糊弄消费者,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得不偿失的被动局面。

  也要看到,“剩菜盲盒”之所以受宠,清仓与实惠是一方面,背后反对浪费的全民共识同样值得关注。

  避免“舌尖上的浪费”与守住“舌尖上的安全”是一体之两面,借着“盲盒”风潮,探索更多减少浪费的现实方案,于商家于社会都善莫大焉。

被疯抢的“剩菜盲盒”,靠谱吗?

  买到劣质产品

  可向商家要求赔偿

  虽然消费者无法提前知晓“盲盒”内部商品信息,但不代表消费者要为这种隐蔽性买单,作为售卖“剩菜盲盒”的商家,有义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承担起自身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禁止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同时,作为商家应当了解不少消费者购买食品后并非马上食用,因此应在消费者购买前明确告知或提醒其食用期限。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剩菜盲盒”时也要学会规避风险。

  比如,注意留存消费小票、支付记录,注意查看包装完整度、是否在商家描述的保质期内等。

  如果消费者因食用“剩菜盲盒”健康受损或拿到了劣质产品,可向商家要求赔偿,或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进行投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