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2.17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5.4%,老龄化趋势明显。而银发经济作为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的产业,也随之备受关注。养老是“城市的温度计”,测量着城市民生发展的成效。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新需求,破解老龄化难题?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的养老服务中心,从2024年1月1日开始投入运营。使用面积1032平方米,兼具养老服务供需对接、社区餐厅、康养娱乐、日常照护等诸多功能。
每天上午10点半,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区餐厅会准时开餐,有八种菜品、五种主食可供挑选。
这个餐厅,餐食以重量计算,普通居民用餐每两3.1元,60—69岁老人每两2.6元,70—79岁老人每两2.5元,80岁以上老人每两2.3元,且80岁以上的老人还可以选择一荤一素一主食的9.9元套餐。
这个社区食堂开业运营以来,已经服务周边居民5.6万人次。午餐时间过后,餐厅就变成了老年学堂的“教室”。
这个养老服务中心,不仅对有活动能力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还可以为半失能和失能、失智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除了上门助老服务,养老服务中心还有28张床位,给老人提供长期入住服务,目前已经入住了18位老人。
在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有专业的护工团队,还配有多种健康监测设备,还能与周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实现联动,确保老人发生紧急状况,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北京康养老年福养老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 张文峰:养老服务中心是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老人可以就近就便,到我们这儿来入住。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老人不离亲、不离家、不离街道就能够养老。
2024年,北京市将布局建设100个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同时,北京还计划新建200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为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普惠性照护服务。
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签约对象为,实际居住在本区内,年满60周岁的中重度失能或残疾以及年满80周岁的高龄且独居老年人。优先保障本区户籍低保、低收入、计划生育特扶家庭的老年人。
2021年,北京市开始探索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尝试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难题,目前已建成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近6000张,累计建设运营2.2万张。
为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养老需求,很多地方都在积极进行探索。我们期待各地持续推出更多有效政策和创新举措,推动养老护理体系不断完善,打造更加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新业态,为银发一族安享晚年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