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优势好发展

作为市级贫困村,董家村有贫困户14户、30人,从“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没有任何产业”到如今“集体收入近30万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董家村通过土地流转与扶贫解困“联姻”的方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项目,建设高温…

【百名记者百村行】记者手记

回忆在南部山区柳埠街道吴家村的采访,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村委会门口那一方干净透彻的泉水,“第一书记”金有伟憨厚朴实的笑容,就属那漫山遍野的花椒树与核桃树了。走在林间小路,你总能遇到挎着装满花椒采篮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朴实村民,透过整修过的大门望去,挨家挨户晾晒着的也都是花椒,作为村子的主要农产品,金有伟表示下一步将筹划活动和线上直播的形式来解决今年受疫情影响带来的农产品滞销问题,此外还将继续完善村中的基础医疗服务建设,为贫困户修整房屋,提高全村幸福指数。…[详细]

产业美与村庄美,美美与共

依托村内原生态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西老泉村用内生动力念好“脱贫经”。正如济南城市发展新格局中的“南美”,不仅是环境美、生态美,还要产业美。西老泉村的嬗变正是“南美”乡村变化的一角。…[详细]

激发内生动力致富路上不断前行

“爱心超市”的建立,将社会帮扶、人居环境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和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有效融为一体,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良性循环,注入劳动致富的“精气神”。…[详细]

让基层卫健人精神广为人知

  我们叹服和崇敬这些基层卫健人。作为国家医疗扶贫政策的执行者,他们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医者情怀守护着贫困群众的生命健康。当走在泥泞曲折的乡村道路上,我们深刻感受到这些基层卫健人的职责担当。“人民对美 …[详细]

只要有心总能等到丰收

这一届的第一书记都不容易。下半年过了一大半才到任,还没能施展手脚,又遇到了突如其来的疫情。然而,即使错过了秋桃丰收、错过了春花绽放,只要有心、只要用心,总是能等到下一季的丰收,为贫困户尽力的心意也总会被那些需要的人接收到。…[详细]

扶贫路上,授之以渔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字之变,却是扶贫道路上的“真谛”。如今,产业扶贫早已成为脱贫攻坚的利器。…[详细]

最是“小事”显初心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是“小事”显初心。对村民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小黄崖村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抓扶贫”就是“抓民生”这一原则,通过修路、维修机井、安装变压器等民生工程,为村民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详细]

突出特色找准路

扶贫要用“创新”来指路,创新思路方式方法,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直东峪村积极走出去,学习其他地方好经验、好做法,帮助村党组织带头人全面开拓视野。结合本村实际,直东峪村大力发展“边角经济”,真正唤醒村域沉睡资源,让闲散土地变成村民的“聚宝盆”;同时,直东峪村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找准路子突出特色,引进“济薯25号”;大力发展核桃、映霜红桃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侧柏、国槐等绿化苗木……激发致富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富民强村新路子。…[详细]

第一书记当好贫困村发展坚强后盾

大暑过后,济南的天气愈发炎热。每隔两三天,平阴县榆山街道分水岭村党支部书记陈立刚和第一书记于宪柱都会去扶贫示范基地看看,看着漫山遍野的皂角树,他们觉得格外舒心。“皂角,是很好的中药材,可用于治疗痈肿、疮毒等。今年我们很高兴,产量多收益高。皂角树是个宝!”于宪柱说。…[详细]

村庄变花园 村民乐开花

“最近生活怎么样?身体都还好吗?”西子顺村第一书记王瑞明在村口与村民打招呼。无论遇到谁,王瑞明总是习惯性地问上一两句。…[详细]

精准扶贫 关键在人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只有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摆脱困境的信念,彻底改变一些贫困户的“等靠要”观念,才能彻底拔掉穷根。…[详细]

生态产业带动 因地制宜施策

现如今,在生态产业的带动下,笼罩雁埠村的“贫穷乌云”已散尽,这里人均收入成倍增长。…[详细]

脱贫路上政策先行

一个省级贫困村,村里除了外债,一分钱都拿不出来。平时村里买水买纸的钱,都需要村党支部书记王海荣自己掏腰包。…[详细]

因地制宜定方向

农村发展受地域限制,集体经济薄弱,但是农村也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文化底蕴。…[详细]

不让一户脱贫户返贫!

在西凤阳村采访,记者能感受到村“两委”及驻村“第一书记”为脱贫工作付出的不懈努力,也能感受到贫困户脱贫后的感激与喜悦。要让53户贫困户脱贫,更不能让一户脱贫户返贫,这是村“两委”的奋斗的目标,也是对全村人的承诺。相信在党建引领下,西凤阳村的特色产业发展会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会一天好过一天!…[详细]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