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敏
编者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职业教育的新论述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迈入新发展阶段,为全面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呼应人才强国、技术强国的战略需要,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职教改革创新先行院校,正在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生态,积极培育具有工匠精神、德技并修的卓越人才。
党的二十大举世瞩目。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瞻远瞩、举旗定向、气势磅礴,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在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及做好青年工作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要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提振了谋事创业的信心。
使命呼唤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职业教育,必须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持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强人才支撑。
在培根铸魂上下功夫着力培养信念坚定的时代新人
深入推进思政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把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多措并举引导学生在系统化领悟中把握精髓要义,在通俗化解读中做到活学活用,在具体化践行中促进深化转化。围绕报告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和阐释,努力推出一批符合高职学生认知水平、易于学生接受的微党课、微思政课。善于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学生关切紧密结合起来,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关于现实问题的讨论和思考,将深邃的理论讲透讲活讲生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在学习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
完善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实施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深入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强化校内外红色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济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抓好爱国主义教育。探索多样化教学手段,积极应用VR、AR、全息影像技术和智慧教室,实现沉浸式思政课教学,提高课堂的“抬头率”和“点头率”。大力推进体育、艺术等课程的“个性化”教学改革,挖掘教学、训练、竞赛等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促进德育与体育、美育有机融合。
严肃课堂教学管理。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教师教学考核、教学过程督导制度,健全管理运行体制,优化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持续把思政育人情况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常态化开展“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建立优秀教学案例和微视频课程资源库,推广交流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强化对各类教材和网络课程资源的审核审查,确保课堂教学始终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产教融合上下功夫着力培养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
科学调整专业布局。作为市属高职院校,将更加积极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等三大国家战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紧密对接市场需求,打造一批行业产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对接智能制造、先进材料、文化旅游等产业,重点建设粉末冶金智能制造、文物修复与保护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对接大数据、医养健康、现代物流等产业,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护理健康、生物制药、现代物流等省级重点专业群;对接智慧建筑、汽车制造、现代金融服务等产业,着力培育现代装配建筑、汽车服务、会计等市(校)级骨干专业群,形成结构优化、重点突出、特色凸显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同时,积极对接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开展“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探索申报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层次。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建设,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逐步在校内打通融合渠道,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促进跨系、跨专业的交叉融合、互动发展;在校外汇聚各类社会资源、拓展育人空间,依托高新区、社区乡镇、工矿企业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加强产学研协同育人,打造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平台,联合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共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等,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建成一批共享型、区域化的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促进校企间合作育人、合作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贴合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增强教师实施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课程。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大力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积极推进建设1+X证书考核站、1+X证书师资培训基地,鼓励在校生考取职业技能类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在品格锤炼上下功夫着力培养艰苦奋斗的时代新人
当好青年学生的知心人。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全校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进一步密切党员领导干部与学生的联系。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聚焦学生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回应学生关切,依法依规解决学生合理诉求。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学生心坎上。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辅导员、班主任下沉一线,深入教室、宿舍、食堂,详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虚心听取意见建议,耐心开展政策宣传解释,千方百计推进解决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党的关爱注入学生心田。
当好青年工作的热心人。着力提升心理育人质量,持续开设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需求导向理念,进一步畅通心理咨询服务渠道,完善教育与辅导、咨询与干预、自助与他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体系;全面摸排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品牌活动,多措并举共同推动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坚持安全主题班会制度,定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防校园欺凌、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专题教育活动,多渠道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完善资助管理规范,健全奖助贷勤免补六位一体资助体系,切切实实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健全完善勤工助学规章制度,全方位搭建平台,支持学生能力发展。
当好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感、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养成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等道德素养和职业精神。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服务,根据学生性格、类型,建立健全大学生成长档案,协助指导他们规划好职业发展方向。加大社会实践支持力度,广泛组织社会调查、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进社区”等项目,着力塑造学生积极向上、励志自强、艰苦朴素、敢于担当的品质。
在新征程上,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优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教育引领更多青年学子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不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系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