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三十四中“1+1+1+1=4”式管理加“拉呱式”家访双措并举 筑牢师生安全特别防线

2020-03-26 07:34:46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史春勇 通讯员 张慧

责任编辑:高原
济南三十四中“1+1+1+1=4”式管理加“拉呱式”家访双措并举 筑牢师生安全特别防线

  学校教师在进行开学模拟演练。

  疫情防控期间,济南第三十四中学从师生宣传教育、物质准备、线上教学、开学准备等多方面做细做实,在师生返校后的疫情防控工作方面,总结出了“1+1+1+1=4”式管理和“拉呱式”家访两项举措,为学生返校后的全角度关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行“1+1+1+1=4”式管理 在校“一日常规”清晰明了

  记者从学校了解到,“1+1+1+1=4”式管理分别是:一张应急处置流程图,一张师生一日常规管理单,一张错时上放学及错时课间作息时间表,一本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汇编。“4”则指的是全流程实操,全方位演练,全环节管理,全细节完善的“四全式”全员实操,实现对教师的全员化培训,对学生的全角度关爱。

  从应急处置流程图上,记者看到,从学生入校前一直到入校后,所有可能发生的需要应急处置的环节都在这一张流程图中,每一个环节详细描述了处置办法,标注了处置责任人和联系电话,一应俱全。一图在手,师生都可以清晰明了地按流程规范操作。

  师生一日常规管理单则从早上起床的时间建议,包括起床后的良好习惯,离家前必须测温的提示,进校门前一直到进校门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以及放学后、睡觉前的作息建议,成为学生一天的行动指南。此外,早上几点到岗,课间在什么岗位,岗位在哪里,职责是什么,教职工一天中对学生的入校、测温、课间秩序维持、午餐配餐管理、错时放学引导以及全天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一张管理单中也都清晰明确,是教职工履行好管理、教育、保护学生职责的明白纸。

  据了解,结合学生数量多,上学、课间及放学时人员密集的实际,学校实行了三个级部的错时上学、午间配餐、放学以及错时课间的作息安排。初三级部在独立的一栋教学楼,有单独的作息时间系统。初一初二级部在一栋教学楼,活动空间相对集中,为了解决课间人员密集的问题,实施20分钟分段错时课间安排,即在初一级部实施“40+10”作息安排,40分钟一节课下课后,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在教室进行课堂检测等习题练习10分钟,这10分钟,初二级部课间休息;初二级部实施“10+40”的作息安排,40分钟的一节课前的10分钟,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在教室进行预习性练习,此时初一级部课间休息。这种错时作息方式,既能满足学生充足的课间活动时间,又有效避免了同在一栋教学楼的两个级部间的学生密集。

  在此基础上,学校专门将疫情防控工作所有的制度、方案、流程、人员安排等汇编成册,除了学校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卫生防疫部门、驻地社区等联系人、联系方式等也均在汇编中,一本汇编就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统揽和工作指南。

  “四全式”全员实操守护安全 “拉呱式”电话家访温暖人心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精细编制演练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两次实战演练,在每一次发现问题修订方案立即整改的基础上,以一张应急处置流程图、一张师生一日常规管理单、一张错时上放学及错时课间作息时间表、一本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汇编为蓝本,对三个级部全体教职工实施全员实操培训。在分级部培训前,通过直播课堂,首先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讲解培训,让每一名教职工都体验防控工作的每一个岗位,清晰每一个岗位的职责,掌握每一个岗位的技能。

  每一次实操培训,从学生进校门前、进校门时、进校门后的自行车停放、体温异常人员处置、晨午检、上课、课间活动、课间接水、去厕所、午间配餐、午休、放学等学生一日常规所有环节进行培训和实操。一个级部实操时,另外两个级部组织教职工模拟学生角色参加培训。三个级部的实操培训进行完,老师们两次承担学生角色、一次体验教师角色,相当于进行了三次实操练习,实现了“全流程实操,全方位演练,全环节管理,全细节完善”的全员化培训,为对学生返校后的全角度关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超长假期所产生的超长“陪伴”,家长们不仅疲劳,更容易产生焦躁和焦虑的情绪。

  如何破题?济南第三十四中学及时开展了为家长减压解忧、为学生助力的“拉呱式”线上家访活动。将线下家访成功搬至线上,摸索出了疫情防控期间乃至今后一直都受用的家访新模式。

  全体班主任每天必须与至少2名学生的家长进行电话聊天。聊天从家常话开始,以发现学生的优点、表扬学生入手,主要让家长表达,班主任作为一个倾听者,做家长的倾诉对象、知心朋友、心情导师,对家长提出的困惑,为家长支招,进行细心的指导。一次次的电话家访,一次次的畅所欲言,为家长释放了心理焦虑和压力,激发起家长陪伴孩子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拉近了家长和教师间的距离,实现了隔离不隔爱,线上连真情的家校合作新模式。

作者:史春勇 通讯员 张慧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