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写:杨振华,64岁,山东省财政厅退休老干部,同时也是一名老兵。端正的坐姿、庄严的神态,说起往事句句铿锵有力,他的一言一行透着军人特有的气质。
11月19日下午,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一处礼堂内,一堂特别的思政课吸引了近两百名师生。讲台上讲得兴起的老人,是山东省财政厅退休老干部杨振华。他还是一名老兵,曾参加过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课堂上讲到的正是他当年作战的经历。
子弹嗖嗖从身边穿过,头顶上是轰隆隆的炮弹声……杨振华讲得极具画面感,台下的师生们听得入神,他们仿佛变成了一名战士,身临其境到了那片战场。
忆往昔还是年轻的模样
1976年12月,杨振华响应祖国的号召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先后任团、师、集团军司令部参谋;济南军区警备办公室主任。在部队期间,杨振华参加了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和1984年的建国35周年大阅兵。端正的坐姿、庄严的神态,说起往事句句铿锵有力,如今步入老年的杨振华依然透着军人特有的气质。
“我所在的部队当时驻扎在河南,于1978年12月下旬乘坐火车闷罐车厢,经过三天三夜的紧急输送,南下到广西崇左县配属给广州军区参加作战。”回忆起当年,杨振华双手情不自禁地挥动,仿佛依然是那个英气勃勃的战士。
在战斗发起前,杨振华所在的连队接到战斗任务。越军在高地上修筑有坚固的野战工事。连队在清晨5时许隐蔽到达冲击出发阵地,此时尽管大家很疲劳,但战士们都睁大眼睛监视着敌人。在杨振华的叙述中,我们仿佛清晰地看到了当时的画面:在山高林密的亚热带山区,战士们透过薄雾能看到敌人身影的移动。战斗打响后,各种炮弹呼啸着从他们头顶飞向敌人阵地,战士们在炮火掩护下,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冲上敌占高地。
烽烟磨砺炼成钢
高强度的训练和丰富的作战经验铸就了战士们钢铁般的意志。杨振华回忆,为了满足战场上的需要,每名战士负重最少也有35公斤。在实战中,他也练就了一个本领,那就是通过声音判断炮弹的型号和方向。在攻占敌人高地后,现场到处是敌人的尸体和丢弃的枪支弹药,杨振华发现一支崭新的苏式冲锋枪,他立马将自己的手枪插入枪套,如获至宝地捡起这把冲锋枪。“虽然这会增加我的负重,但也大大增强了战斗力!”在随后对敌人的追击中,杨振华听到炮弹在空中飞行的丝丝响声,突然声音停止,他马上大喊:“卧倒”,使得大家躲过敌人的轰炸,但连队里有着“神枪手”称号的一名战士还是被炸伤了左眼,满脸鲜血。杨振华立即联系民兵担架队帮这名战士撤离,但这名战士3天后又主动回到了战场上,他说:“我右眼还在,不耽误打枪!”
杨振华回忆,由于敌人熟悉地形,特别擅长埋伏,所以追击敌人时要特别谨慎。一次杨振华追到一个拐弯处,敌人不见了踪影,但发现前面有一个野战坑道.他隐蔽接近坑道口,隐约听到里面传来喘息声。杨振华随即掏出一枚手榴弹,拉开拉火环后先静数:“一、二”,然后迅速扔到坑道内,刹那间洞内传来爆炸声,杨振华确定洞里没了动静后进去一看,3个敌人已经被消灭。
“一定要接好这个接力棒!”
如今,退休在家的杨振华很喜欢唱歌,“烽烟滚滚唱英雄”“一条大河波浪宽”……尤其爱唱这些充满时代色彩的歌曲。正如歌中所表达的,如今我们幸福惬意的生活,是前辈和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
在后来的工作中,杨振华一次出差到广西,他特意去烈士陵园看望了自己当年的战友们,他们的墓碑上,刻着各自的姓名和牺牲时的年龄:18岁、19岁、20岁……
这是花一样的年纪,与台下的学生们几乎同龄,不同的是年代。“学习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你们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一定要接好这个接力棒!”这是一位前辈对后辈的期望。杨振华的话语,让在场的学生们又一次自我审视:“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多给自己一些历练?”
这堂思政课的最后,杨振华又一次唱起了那首《怀念战友》,台下师生也跟着轻唱起来:“亲爱的战友,我再不能看到你雄伟的身影和蔼的脸庞,你也再不能听我弹琴听我歌唱……”并不专业的音调,却戳中了师生们的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