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堆里长出“新物种” 秸秆养殖赤松茸成为莱芜区秸秆综合利用新亮点

2021-02-24 09:34:46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朱峰 通讯员孙延振

责任编辑:鞠月芹

秸秆堆里长出“新物种” 秸秆养殖赤松茸成为莱芜区秸秆综合利用新亮点

在槐花峪生态园,赤松茸长势喜人。

2月14日,正值大年初三,到处一派祥和的景象。在莱芜区茶业口镇北嵬石村槐花峪生态园内,工人们正忙碌地在棚内采收蘑菇,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成为春节里的一道亮丽风景。“这是用玉米秸秆养殖的赤松茸,也叫大球盖菇,用料都是咱本地的农作物秸秆,是区农业农村局推广的一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这在莱芜也是第一次,春节期间正好上市。”槐花峪生态园老板李刚说。

莱芜区扎实推进农业生产垃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创新秸秆“四化”综合利用技术,2020年依托吐丝口合作社、槐花峪生态园、大圣农场等主体,邀请食用菌专家崔长玲教授培训指导在猕猴桃、葡萄等林下、棚畦间利用秸秆养殖赤松茸技术,成为全区秸秆利用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赤松茸,学名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盖菇,是我国近几年来各地大力推广的品种之一。大球盖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真菌多糖、矿物质和维生素,口感嫩滑,色鲜味美,有“素中之荤”的美誉,深受消费者喜欢,近几年销量和价格持续走高。

据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赤松茸栽培技术简单,可直接采用生料栽培,原料丰富,稻草、麦秸、棉柴、玉米秸秆、大豆秸秆、花生秧等作物秸秆及生姜、大蒜、茄子、辣椒等蔬菜秆,都是很好的养殖原料。养殖场地不限,可依据条件因地制宜,利用温室大棚冬季栽培,利用林地、桑园、果园、葡萄猕猴桃架下等进行间作或套种。规模可大可小,省工省力,投资少,极适合区域性、规模化、集约化商业性种植。

秸秆养殖赤松茸,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每亩可消耗秸秆13吨,平均亩产量2500公斤,按照平均市场行情每公斤10元,去除成本每亩可增收2万余元。养殖赤松茸充分利用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种菇后的菌糠还田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保水、保肥,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可以解决过量施用化肥而导致土壤板结,土地退化,以及瓜果蔬菜出现的重茬等问题,降低种植成本,提高果菜品质和产量。赤松茸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可发展采摘、农家乐等项目。

秸秆养殖赤松茸,独具创新性,一是改熟料栽培为生料栽培,传统食用菌养殖需要将原料发酵或高温灭菌,操作繁琐、成本高,赤松茸养殖直接将原料湿透即可栽种。二是改外购原料为就地取材,传统养殖需从新疆等地外购棉籽壳等,成本高,赤松茸直接利用当地作物秸秆,原料丰富,不仅节约人工,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效益。三是填补了莱芜区市场空白。

因此,利用秸秆养殖赤松茸,延长秸秆利用链条,提高循环利用率,是生态、循环、高效农业的典范,成为全区秸秆利用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本报记者朱峰 通讯员孙延振)

作者:朱峰 通讯员孙延振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