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剂良方推动理论宣讲入脑入心——莱芜“六级联动”宣讲机制观察

2022-03-03 09:31:0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四剂良方推动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莱芜“六级联动”宣讲机制观察

  莱芜区基层党组织书记“先锋”宣讲团成员、张家洼街道西白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鞠强为新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们作题为“谁让我过上了好日子”主题宣讲。

  莱芜“大碗茶”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宣讲新阵地。

  “千村名嘴”宣讲志愿者在“大碗茶”驿站,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开展文艺类宣讲。

  理论宣讲、党史教育如何常学常新,一直是我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内容,但受主体、客体、内容、方式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教育效果疲态和弱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内容不接地气、方式不够灵活、人才不够充沛三方面问题。

  去年以来,济南市莱芜区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立足既有宣传阵地,借助基层组织架构,创建“区级领导带头讲—街镇干部下沉讲—社区(村)干部分众讲—党小组组长互动讲—党员入户讲—群众自发讲”的“六级联动”宣讲格局,从而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闭环体系,回应理论学习“在哪讲”“谁来讲”“讲什么”“如何讲”四个普遍性问题,为理论宣讲有效落地、入脑入心作出探索。

  在哪讲

  层层联动完善阵地

  莱芜区羊里街道孙王石村有棵合抱粗的大槐树。村民说,这棵树树龄长、长势旺、有灵性,喜欢在这里谈天说地。为方便群众,村里将宣讲中心设在附近,并取名大碗茶宣讲驿站。即使深冬,也不乏村民前来。

四剂良方推动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莱芜“六级联动”宣讲机制观察

  “群众在哪里,党的理论就应该延伸到哪里。”羊里街道党工委书记胥会先说:“取名大碗茶宣讲驿站,是指党的理论只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会永葆生机。”据他介绍,早年间人们在街巷门口摆置免费茶水摊,一杯热茶奉给路人,讲讲村里的好人好事,听听外面的有益见闻,传递朴素事理。

  为建好阵地,羊里街道投资30余万元,对驿站做了精心设计:空间上形成阅览、文娱、交流功能分区;服务上提供大碗茶、手机充电器、电动车充电桩、保健急救箱等周到服务。群众驻足小憩期间,边喝一杯热茶,边听志愿者宣讲党的理论政策、红色故事、身边好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得住理、明了事情。

  留得住人,才能进得了心。“一碗热茶暖人心”的宣讲模式成为莱芜区的典型案例。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宁说,莱芜始终践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宣传思想工作15字使命任务,将宣传教育、理论宣讲寓于日常服务,建设“永不撤离的基层宣讲队”。

  实践中,他们没有另起炉灶,而是对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村级办公场所既有设施整合提升,建设区镇村三级宣讲阵地。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固定+流动”大碗茶宣讲驿站近千处,实现所有镇街全覆盖,“只要人流相对集中,就建宣讲驿站。”

  固定驿站要用好“一杯茶”的工夫,让群众歇歇脚、听听事、讲讲理;流动驿站则设在企业厂房、田间地头、机关大院、校园社区等人流集中区,通过广场舞“舞前十分钟”,电影“影前十分钟”,讲授小知识,宣传新理念,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数据显示,2021年全区共组织党史主题、学“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六中全会宣讲4660场次,受益群众达67.6万人次。

  谁来讲

  点面立体培育人才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回读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狱中遗篇《诀别》,至今依然气概如山……”大清早,茶业口镇东腰关村的大喇叭开始播音,通过故事、资讯,让村民更好地了解世界。

  让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带领身边人共同提升。作为和庄镇的一种探索,这种“小和发布”深得群众欢迎:每天早晚两次,邀请村“两委”成员、党员干部、普通村民,尤其中小学生通过大喇叭朗读作品。很多人积极报名,主动要求成为“千村名嘴”成员。

四剂良方推动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莱芜“六级联动”宣讲机制观察

  要想群众讲,党员干部必须带头讲。2021年3月初,时任区委书记朱云生就带头作表率,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为全区干部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党课。“如果把群众当成自家的亲人,会怎样对待他们?做工作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俗话说,端谁的碗,服谁的管。我们端的是群众的碗,就得为群众做事。”

  两个小时里,他从红色血脉讲到现代治理,从革命老区讲到乡村振兴,从“窑洞对”讲到基层党建,从特色产业讲到富民强区……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到的变化,说出大伙儿摸得着的体验、够得着的期许。

  这种简洁直白的宣讲方式让莱芜宣传干部深受启发。区委宣传部正处级干部亓成玲说,理论宣讲、党史教育如何常学常新?应当在内容和载体两方面做探索。内容就是要结合当地历史、社会变迁,讲述自己的故事。载体在于用好党建、文化阵地,通过组织延伸,让意识形态“一竿子插到底”。围绕“人”做文章,莱芜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拉起框架,让每个个体成为主体,自觉实践文明、自愿宣讲文明。

  所谓“横向到边”,即组建“1+N宣讲体系”。“1”是区委宣讲总队,作为整个队伍的领路者,结合每次重要精神学习掌握政策,为基层培训。“N”是发掘全区各级单位,结合实际展开宣讲。现已建成基层党组织书记“先锋”宣讲团、机关干部宣讲团、劳模宣讲团等13支特色队伍,他们深入各家单位和街道社区,走进农舍院落,走到田间地头,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纵向到底”是借助基层组织治理架构,通过完善“区级领导带头讲—街镇干部下沉讲—社区(村)干部分众讲—党小组组长互动讲—党员入户讲—群众自发讲”的六级联动宣讲架构,实现理论宣讲自上而下有效贯通,自下而上反馈信息。

  为增强“群众自发讲”环节实效,莱芜区坚持“重点培养与广撒种子”相结合,在每年选树宣讲能手参与省市“中国梦”系列百姓宣讲比赛的基础上,着手“千村名嘴”培养计划:按照“一村一人”的要求,将全区867个村(居)志于讲、乐于讲、善于讲的人才集中培训,将党的最新理论转化为百姓语言,将党史知识和党史故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讲。目前已吸纳村干部、社区工作者、曲艺爱好者等基层宣讲员1100余人,全区实现“村村都有宣讲员”“培养基层带不走的宣讲专家”的工作初衷。

  讲什么

  与时俱进丰富内容

  莱芜区15个街(镇),867个行政村居,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户籍人口105万。山区多、农村多、分布散,尤其广大农村,有限资源如何打通宣传宣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宣讲既不“空对空”,又不“一阵风”?实现理论思想入脑入心、赢得人心,成为课题。

  为此,莱芜区积极探索,下足绣花功夫,采用“百姓点单”的方式,征集群众想知道应知道的知识,想解决却不解的问题,想明白却不明白的道理,经过细致梳理,探索出“六进家”宣讲活动形式。

  一是“思想进家,家家信”,重点突出“讲”。借助村级“大喇叭工程”,开设700余个“书记广播电台”,宣讲党的最新创新理论和最新惠民政策,让理论思想真正走进千家万户。2021年,莱芜区获评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区。

  二是“道德进家,家家和”,重点突出“评”。在农村,围绕“孝敬”“家和万事兴”“新农村新生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主题进行宣讲,讲述身边事,感染身边人。比如,鹏泉街道郭家沟村妇女主任组织全村妇女讲述自己和婆婆的故事,帮婆媳不和的妇女解开心结。2021年,全区评选身边好人365个、文明家庭130户、754个好媳妇好婆婆,120人参与“百名好人讲莱芜”活动,广泛弘扬“忠孝、诚信”传统。

  三是“文化进家,家家乐”,重点突出“乐”。大力开展“百姓春晚”活动,邀请群众“演员”自娱自乐、自导自演,借力庄户剧团、农民艺术团,采用快板、相声、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百姓春晚”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得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表彰。

  四是“政策进家,家家暖”,重点突出“帮”。围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安全生产、文旅康养等工作,开展“生活帮”宣讲志愿服务,讲大政方针和群众关切,为群众答疑解惑,解决实际问题。2021年,累计为群众解决1200多个生活难题,增进了邻里融洽,温暖了百姓心窝。

  五是“法律进家,家家安”,重点突出“学”。组织律师、司法、政法工作者300人次,以“法律进家门,百姓得实惠”为目标,宣讲《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扫黑除恶等内容,发放明白纸40余万份,外出宣讲1650余次,让更多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六是“科技进家,家家富”,重点突出“教”。组织农业专家、种植专家、养殖专家,围绕扬长特色产业,开展“三下乡”培训超过120场次,前往齐鲁时代楷模陈明利创办的蔬菜合作社实地教学,到万兴果蔬食品公司听柳建增宣讲科技致富,听“生姜大王”毕学堂讲“种植+电商”,引导群众富足脑袋鼓足口袋。

  调研发现,得益于“六进家”宣讲活动的全面铺开,莱芜全区宣讲工作呈现可喜局面。宣讲成为各部门、单位、组织、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这些单位也通过宣讲,巩固群众、职工应知应会、需要强化的理念观念,为基层提供更好服务,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如何讲

  以人为本创新方式

  为让宣讲声声入耳、涓涓入心,莱芜区打出“专家学者讲理论、领导干部讲党课、行业精英讲政策、先进典型讲事迹、百姓群众讲故事、文艺骨干送节目”的组合拳,通过“恳谈式”分享、“融媒式”共情、“互动式”交流、“文艺式”感化,让宣讲不再生硬,交流更加畅通。

  一是面向百姓“恳谈式”宣讲。“大碗茶”宣讲突出群众性恳谈分享特色,摆脱传统宣讲中说教多、官话多、套话多的套路,让群众讲述自己的故事,以通俗的语言、鲜活的故事、形象的比喻让群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截至目前,已组织“千村名嘴”宣讲志愿者开展“谁帮我脱了贫”“谁为我解决了急难愁盼”“谁让我过上了好日子”主题宣讲326场,受益群众1.9万人次。

  二是面向党员“融媒式”宣讲。将宣讲内容制成视频在各单位微信、QQ群及电子显示屏、文明驿站电视上循环播放。2021年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特别在“七一”期间同步在“新莱芜”“生态莱芜”推出系列微视频,点击量超过3万人次;利用文明驿站平台创办“驿站宣讲微课堂”;开辟“互联网+”微信理论学习新课堂;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宣讲微动态、学习微体会、理论微资讯、推荐微精品等信息360余条,“涨粉”8万余人,从而拓宽了理论宣讲覆盖面,呈现工作接地气、应需求、合口味、广覆盖、效果好的新局面。

  三是面向特定群体“互动式”宣讲。积极探索“需求清单”机制,以各镇街、区直部门单位宣传负责人为清单提报人,畅通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多渠道订单,将党的创新理论与群众所需巧妙对接,实现“讲与学”“送与需”的有效衔接。尤其根据各单位提报的需求清单,提供党史知识、党史故事、理论文化、普法知识、科技服务、创新创业、医疗保健等,通过“1+1+1”(一名主持人+一场特色宣讲+一场互动交流)宣讲模式,定制“有头有尾有主题,出新出彩出特色”宣讲套餐,变“让我听”为“我愿听”。

  四是面向大众“文艺式”宣讲。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工作为突破口,构建“45678,欢乐百姓家”工作体系,建设“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百姓春晚活动品牌。截至目前,通过1300余场活动,服务线上线下人群过千万人次。过程中,通过“莱系列”文艺宣讲志愿服务,举办线下宣讲活动200余场次。

  如何评价

  群众认可就是评价依据

  “宣讲需要阵地、需要场所,但阵地建成后,如何用好阵地、如何通过宣讲凝聚人心更为重要。”王宁认为,宣讲为了群众,更要融入群众,只有了解百姓思想、贴近群众生活,理论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带来幸福体验。

  这正是莱芜区开展宣讲尤其党史学习教育始终关注的地方。成果转化方面,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增加民生福祉,服务城乡大众,提出“三统一”服务方案。

  一是坚持干成“大事”与办好“小事”相统一。在2021年年初确定的12项民生实事项目基础上,立足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莱芜区继续深入走访排查,发动3万名党员干部走访群众和服务对象30万户,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老大难、硬骨头”为突破点,按照破解难点堵点、提升政务服务、提供优质医疗、补齐基础建设短板等要求,又确定了10个大类238个重点项目清单,目前238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完成率100%。

  二是坚持立足眼前与着眼长远相统一。既坚持治标解决群众具体关切,又注重治本健全长效机制。尤其围绕环境保护、涉企执法、信访治理、不动产登记等方面,出台新政,推出实招,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方便了企业和群众,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是坚持自我教育与引导群众相统一。通过问民所需、为民办事、拜民为师,激发党员干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干劲,团结带领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赢得群众由衷认可。

  经过不断努力,许多民生项目顺利落地。譬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本地就诊率达90%以上,实现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镇;413家定点医药机构全部实现全省“一卡通行”,52家医疗机构实现门诊跨省联网结算。“一次办成”改革持续深化,“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模式助力重点项目“多证连发”常态化运行,使得服务更加贴心,营商环境位居全省前列,跻身全省五个系统集成改革试点县市区序列。

  得益于此,莱芜区经济社会事业全面起势: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8.8亿元,年均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1亿元,年均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4.6亿元,年均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628元和21506元,年均分别增长6.6%和8.3%。(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 中共济南市委讲师团)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