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守护最美“夕阳红”?近日,市政协“提升医养结合水平,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专题“商量”可谓聚焦到中年群体的无奈处,商量到老年群体的心坎上。
推进医养结合,才能保障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济南“七人普”公报》显示,济南60岁以上人口为183.71万人,占比19.96%,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比例将上升到25%。从医学角度看,一个人进入老年阶段之后,生理机能会逐渐老化,身体各关节出现退行性病变。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余寿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老年人2周患病率是总人群的2.9倍。养老服务不仅在于“养”,更要突出“医”。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可以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坚实保障。
推进医养结合,需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相比不断增长的老龄人口与服务需求,我市基础服务设施仍有缺口。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个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各地要采取差异化补助等多种措施,推动养老机构改造增加护理型床位和设施,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需求主要在基层,只有在硬件上补齐短板,才能让老年人病有所医。
推进医养结合,需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商量”过程中,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院区(济南善德养老院)副院长周庆博道出了医疗机构办养老的苦衷:医疗机构办养老有优势,但因存在一些政策方面问题,限制了很多医疗机构参与到养老机构来。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体系和养老体系处于割裂状态,造成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功能单一,养老的不治病,治病的不养老。要切实打通健康养老的“最后一公里”,解决在养老机构不能就医、在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医疗卫生服务不能延伸到居家和社区问题。
推进医养结合,需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商量”中,调研组还多次提出养老机构专业人才短缺问题。目前,很多养老机构虽然有养老护理员,但受过专业培训的不多,养老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同度不高,收入待遇也不高。在养老机构工作的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科研教育等方面并不能与在公立医疗机构工作的医护人员享有同等待遇。为此,要加大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人员、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护理员等人员队伍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宣传、制定政策,切实提高其社会认可度和收入待遇。
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让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需要机构、家庭、社会等有关方面更加重视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下大力气来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环境。惟其如此,方不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好之托,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