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黄河岸边稻香鱼肥 靠水吃水“吃”出一笔增收账

2024-09-11 08:24:1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冯经伟

责任编辑:高原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背靠黄河,面朝玫瑰湖国家湿地公园,平阴县锦水街道前阮二村最不缺的就是水。借助2019年开始实施的“旱地改水田”项目,前阮二村与阮二庄家庭农场合作,种植黄河大米,一亩地的收益达到近万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前阮二村的阮二庄家庭农场采访,看这个黄河沿岸村庄如何通过盘活闲置资源,种水稻、养鲤鱼、建厂房,带动产业振兴,集体增收。

济南黄河岸边稻香鱼肥 靠水吃水“吃”出一笔增收账

  “合作社+家庭农场”

  年产黄河大米30万斤

  “我们这的水稻,一是生长期长,二是灌溉用的黄河水养分高、水温适宜水稻生长,所以种出的水稻香味浓郁,一点也不比东北五常大米差。”见到阮二庄家庭农场负责人丁海军,他正为下个月即将到来的水稻收割做着准备,正在包浆期的稻穗,让空气中都氤氲着沁人心脾的稻香。

  “过去,旱地里种一季玉米、一季小麦,加起来的收益能到2000元就不错了。自打发展了黄河大米,水稻的亩产能够达到1200斤左右,能出700斤大米,加上水稻收割后种植的一季小麦,在风调雨顺的年景里,亩效益正常过万元。”别看自己流转了300亩土地,同时托管村集体166亩土地的丁海军如今实现了不错的效益,但当初决定回村种水稻时,他却遭到了老母亲的坚决反对。

  “当时也能理解,老人种了一辈子地,不愿意让儿女再回来受这个罪。”丁海军说,在上级农业部门的扶持下,农场很快就配齐了水稻育苗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全套设备,实现了水稻种植的全程机械化,并建起了大米加工车间,丁海军也成为济南市农业农村部门认证的一名职业农民。到这里,一直反对他回乡种地的老母亲的态度才得以扭转过来。

  经过几年发展,阮二庄家庭农场的黄河大米声名鹊起,大米年产量达到30万斤。“有公司去年采购了我们的大米,觉得好吃,今年又想提前预订两万斤,这不今天就打电话了。”丁海军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一行。

  看到黄河大米实现了不错的效益,前阮二村也放心地将村集体的166亩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土地托管给阮二庄家庭农场经营。“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们只负责做好后勤保障,也会在发展过程中提一些建议。”前阮二村党支部书记丁翊栋说,166亩土地托管给丁海军种植水稻,村集体享受收益分红,每年能够给集体增收近20万元,再用到村里的民生事业中去。

  “稻田鱼”进一步

  扩大增收渠道

  黄河大米虽然带来了不错的效益,但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前经商多年,富有经济头脑的丁翊栋并没有满足,他在琢磨着如何围绕黄河做文章,进一步扩大村集体增收渠道。此时,远近闻名的黄河物产黄河鲤鱼进入了他的视线。

  去年春节,村“两委”带着丁海军到聊城一家黄河鲤鱼养殖基地,丁翊栋想带着大家一起看看阮二庄家庭农场适不适合引入黄河鲤鱼养殖产业。

  在村里的大力扶持下,学习考察回来不久,丁海军就在农场建起了7个养鱼池,一个池子放养了1500斤黄河鲤鱼苗,配备了制氧机和自动喂食设备,成为平阴县第一个“吃螃蟹”养殖黄河鲤鱼的农场。

  第一次接触黄河鲤鱼养殖,丁海军没少费心思。除了利用野生的黄河鲤鱼自然繁殖外,还配套养殖了甲鱼、鲢鱼等食物链上下游的品种,让各种鱼类之间形成了食物链关系。养鱼池内需要换水时,富含有机质的水最后又借助高差流入稻田里,成为水稻的天然肥料,滋养着水稻更好生长。

  “黄河鲤鱼特有4条胡须,通体金黄色,尾巴上泛着红色,这都是黄河鲤鱼的典型特征。7个鱼池养殖近一年来,前后卖鱼一共三次,主要卖到周边的饭店和县城的市场,10元一斤的价格要比市场上普通的鲤鱼贵上两元钱,仍然供不应求。”在丁海军的设想中,稻田与鱼类养殖可以形成一条生态农业的循环产业链,未来农场出产的“稻田鱼”可以被装入氧气袋里,当作人们走亲访友的伴手礼,活蹦乱跳地从农场游到餐桌,这也是母亲河给人们的馈赠。

  巧干+实干

  让昔日荒地生金

  黄河水虽为前阮二村发展水稻产业创造了基础,但也有利害并存的一面。在前阮二村,有一片100多亩的盐碱地,无论是种什么都几乎颗粒无收,导致多年来无人问津。

  如何让荒地生金?丁翊栋也有意将其改造成为稻田或者搞无土栽培项目。但考虑到长久的发展,丁翊栋还是决定要改良土壤。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了蚯蚓养殖业,蚯蚓粪便中的酸性物质正好能与盐碱地中和,在带来养殖效益的同时顺带就完成了土壤改良。

  说服了本村的年轻人丁亮亮回乡创业,丁翊栋又陪着他去了河南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考察蚯蚓养殖项目,并成功在这100多亩盐碱地上落地。通过“扶上马、送一程”,丁亮亮回村后的事业很快就走上了正轨,个人实现年收入15万余元。

  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蚯蚓粪便改良盐碱地的试验。蚯蚓粪中的腐殖酸与盐碱地发生了中和,试验田亩产玉米达到1200斤,这让丁翊栋心里特别高兴。

  盐碱地改造初见成效,玫瑰湖国家湿地公园南侧另一块荒草丛生的地块也牵动着丁翊栋的心。在丁翊栋心里,这么好的位置,土地却一直荒废着,着实可惜。通过平整土地,修建道路,3600平方米的两栋车间拔地而起。

  车间建成后,丁翊栋又发挥个人人脉资源广的优势,同时借助锦水街道的力量多方招商引资推介。标准化的车间,良好的区位条件吸引了济南家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光树的目光。经过考察,济南家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和山东花之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成功入驻。

  “入驻以后,丁书记带着人为我们维修道路、粉刷车间、打扫卫生,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对前阮二村提供的营商环境,杨光树赞不绝口。作为一家专业的钉子生产企业,投产一年时间,济南家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钉子产品出口到欧洲十余个国家。前阮二村则通过厂房租赁增加集体收入近40万元,实现了村企双赢。

作者:冯经伟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