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对外发布《2024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同步发布2024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单。从各省份入榜城市情况来看,苏、鲁、浙、粤等省份城市依旧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领头者。其中,山东入围城市总数居全国第二,济南位列第18位。
创新榜单的发布是城市综合创新能力的大检阅。创新能力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量的合理增长、质的有效提升”融合推进的过程,与经济运行一样,同样讲求“量质齐升”。
“量”的提升,源自创新资源要素的厚积薄发。
济南高端科创资源富集,首个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加快建设,累计布局1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省实验室、13家“中科系”院所项目。拥有驻济高校52所,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超过70万人,人才总量超过284万。这座城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五年居全省首位,在全球科研城市100强中居第32位。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5家,全社会研发综合投入占比达到2.89%。拥有法人金融机构42家,财务公司12家,上市公司61家、股票63只,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2.9万亿元和3万亿元,为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供了丰沛的源头活水。这些资源要素的累积和碰撞,不断迸发出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活力。
“质”的提升,源自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突破、新动能。
正是一个个点位的突破,推动了创新实力“质”的提升。近年来,济南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屡见不鲜。比如,超高速电磁驱动试验、载人航天微重力试验、大气环境模拟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基因剪刀”首次实现技术出口美国;建成开通济南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宽带下载速率居全省第1位、全国第4位;首次完整实现了基于单光子干涉的远距离双节点纠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际首个城域三节点量子纠缠网络;在全球率先研制出了12英寸(直径300mm)的超大尺寸光学级铌酸锂晶体;在ISC2023高性能计算大会上,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构建的验证性计算集群(Cheeloo-1)在10节点研究型榜单登顶夺冠;齐鲁卫星、济南一号、泉城一号、济高科创号相继发射,济南在国内率先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三个重要领域全面布局……这些创新看似是个别点位的重大成果,实质上是济南创新综合实力不断实现新跨越的具体体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济南正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深入落实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改革要求,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积极打造更有竞争力、更加开放的科技创新环境。未来已来,济南将以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赛道”为主攻方向,分档分阶段培育,加快打造优势产业支撑、新兴产业起势、潜力产业激活的梯次发展格局。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城市的战略眼光和战略决策可谓高远!
“创新向未来”这篇文章,济南的起笔、落笔很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