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台10条措施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具体解读来了—— 年底前为个体户小微企业再减税30亿

2020-06-09 02:51:52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新时报记者黄敏

责任编辑:徐逸豪

  6月6日至今年年底前,山东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免除一切税费;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性房产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房租继续减半征收……此前山东出台10条硬核措施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目前,山东在这些领域减租减税等已取得怎样的成效?这10条硬核举措将对涉及的群体带来怎样的利好?8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就《关于抓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的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进行解读。

  这个措施走在全国前列:截至5月省属国有企业已减免房租6亿元

  8日,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于成河介绍,4月,全省新登记企业8.7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5.5万户,总量分别发展到323.7万户和737.5万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呈现回稳向好发展态势。

  不过,受全球疫情冲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前期政策措施基础上,山东再制定《十条措施》。

  延长房租减免可谓《十条措施》中备受关注的政策,其提出,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性房产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再将减半征收房租期限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对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展览、电影放映六类行业纳税人租用其他经营用房的,鼓励业主(房东)减半收取2020年12月31日前的房租,当地财政给予补贴或按规定减免业主(房东)相关税费。

  于成河表示,这样的减租措施在全国走在前列。截至5月底,省属国有企业已减免房租6亿元。

  这个消息让人感到振奋:年底前为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再减税30亿

  《十条措施》提出在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在地方权限内,从文件发布之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免除一切税费。

  省财政厅副厅长袁培全介绍,在地方权限范围内,较为重要的两个税种是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疫情发生以来,为支持困难行业渡过难关,山东在财政收支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下,出台了减免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展览、电影放映六大困难行业和小规模纳税人一季度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减税11.57亿元。根据《十条措施》,拟将政策延续至年底,将再减税30亿元以上。

  这个补贴可以全程网办:吸纳1人以工代训最高补贴企业3000元

  据介绍,中小微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山东中小微企业实体超过300万户。

  为助力中小微企业脱困,《十条措施》首次提出“实施以工代训补贴”,备受企业关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夏鲁青介绍,这是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的一项重大创新性政策举措。该政策一方面支持企业扩岗,对中小微企业新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等就业重点群体,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根据吸纳人数给予企业每月500元/人、最长6个月的职业培训补贴。也就是说,吸纳1人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最高补贴企业3000元。另一方面,该政策支持企业稳岗。在已经出台的社保费减免、稳岗返还政策基础上,对受疫情影响导致停工停业的中小微企业组织职工开展以工代训的,再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单个企业最高补贴10万元,用于开展以工代训、发放职工生活补助,帮助企业稳岗位、保职工生活。

  “以工代训补贴政策,无论是补贴范围,还是补贴标准,支持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夏鲁青说,为确保政策尽快落地、直达企业,山东将加大资金保障,计划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中安排30亿元左右。

  这项补贴将如何申领?据了解,该政策推行全程网办,符合条件的企业只需登录山东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办事大厅“以工代训”模块,注册企业信息、提交相关材料。人社部门审核公示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企业的基本账户。

  这事对困难群体是利好:一名灵活就业人员3年可省下1.8万元

  《十条措施》提出,对通过夜经济、小店经济等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缴纳职工社会保险的,给予其不超过实际缴费2/3的社会保险补贴。这对灵活就业人员来说是怎样的利好?夏鲁青现场算了一笔账,以济南市为例,1名灵活就业人员,按照最低的缴费基数,1年需要缴纳社会保险费接近1万元,这部分都由个人承担。如果符合社会保险补贴条件,政府可以补贴接近6000元,个人最终只需承担不到4000元。按3年算,一名灵活就业人员可以省下1.8万元。

  夏鲁青表示,这项措施就是要让困难群体多一条就业渠道,促进零售、餐饮等行业加快复苏,让城市的烟火气再次回归,让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牢。

  据了解,针对《十条措施》内容,相关部门正在逐条制定操作指南,近期将统一面向社会发布,让企业和群众看得懂、用得上。

作者:新时报记者黄敏

责任编辑:徐逸豪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