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违法,勿被“法不责众”麻痹

2022-04-07 13:20:06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济南时报评论员 赵晓昕

责任编辑:鞠月芹

  4月6日凌晨,豆瓣论坛某网友利用软件,破解了演员龚俊的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各社交平台账号及密码。随后多名网友人肉出该演员的家庭住址、家人信息等隐私,并试图利用已知信息登录演员本人的支付宝、淘宝、微博等账号,同时频繁给其手机号发送验证码。6日白天,龚俊工作室发布澄清声明,表示将通过报案、诉讼等一切法律手段追究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到底。(4月6日中国新闻网)

  大数据时代,人们在互联网留下的痕迹几乎无所遁形,“人肉搜索”也变得更加轻而易举。这一互联网顽疾轻则给当事人带来困扰,重则酿成毁灭他人人生的“社会性死亡”,已严重破坏互联网生态。

  近些年,随着网络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广泛宣传普及,“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在网络世界的一 言一行,同样需要和现实世界一样受到法律监管。眼下,尽管我国网络侵权责任制度在逐渐发展完善,相关司法实践也不断与时俱进,但互联网的隐蔽性、匿名性,仍然滋生出许多监管死角与治理难题。人肉搜索身为网络暴力最常见的一种展现形式,特点为参与人数多、影响范围大,其治理常常陷入“法不责众”的困境。

  在成为明星之后,演员也首先是公民,隐私权不容侵犯。然而,“验证码次数超限也太好笑了”“他不是公众人物吗,怎么算人肉呢”……部分网友身处狂欢的群体中,将侵犯他人隐私的罪名隐匿于“吃瓜”背后,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法律边缘试探。事实上,在豆瓣论坛的评论区下不乏清醒理智劝阻的声音,却收到了“一个人炸几百条算犯法,但几百人各发一条难道也违法了吗?”“一个人只发了一条啊”等回复。在“法不责众”思维的怂恿下,人们仅需要看到他人的行动,就可以迅速地跟进,轻敲键盘即可隐匿在网络账号后释放恶意。网络的匿名性助长了这些人的侥幸心理,令其陷入所作所为不必承担法律责任的幻觉,认为即便有惩罚,也绝不会落在某一片具体的“雪花”的头上。

  因此,要破解人肉搜索“法不责众”困境,首先需要亮出法律利齿,加大对始作俑者及情节严重者的处罚力度,包括散播个人信息的源头、加速信息扩散的推手等。根据侵权责任法,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受到法律保护,如果“人肉搜索”实施者是通过非法方式获得个人信息的,还有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只有提高违法成本,将惩处落到实处,才能对其他跃跃欲试者形成有效震慑。

  其次,要压实平台责任,督促平台主动加强把关,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近些年,粉丝互撕、集资打榜、人肉搜索……以社交媒体平台为主阵地的“饭圈文化”乱象频生,为响应“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多个平台都开展了自查自纠行动。在人肉搜索事件发生时,平台并不能独善其身,如果没有尽到相应的义务,同样该承担相应的责任。4月6日,豆瓣发布公告称已经不限期停用涉事小组,并封禁发布违规内容的账号9个,这是严格落实整改措施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护公民隐私,重申平台的原则与立场的必要之举。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在依靠法律和平台发挥作用之前,每个人也都是自己的“把关人”,切勿被“法不责众”思想麻痹,触碰法律和道德红线。

作者:济南时报评论员 赵晓昕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