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新时代对新闻记者的嘱托和要求。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推出的“承诺在基层,亮剑在一线”百名年轻记者实践锻炼活动,顺应了时代召唤。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每月将从济南日报、济南时报、都市女报、当代健康报、人口健康报、舜网、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五报一网一端”中选派8至10名采编人员,深入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长清、章丘、济阳、平阴、商河10个区县及高新区、南部山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街道办事处或产业园区,进行实践锻炼。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开设“青年记者走基层”专栏,通过全媒体报道方式,多角度、多平台呈现来自基层、带着民生温度的新闻报道,让我们通过报道一起感受和触摸新时代的伟大变迁。
“我现在每天租这个睡眠仪回去,然后根据专家对睡眠数据的分析调整饮食,我自己睡得踏实,家里孩子也放心些。”在二七新村街道办事处康乐日间照料中心,记者见到了85岁正在做保健项目的王学仁。自嘲“一身是病”的他以前总是免不了担心半夜犯病给家人添麻烦,如今他已经对这里的保健仪器“上了瘾”,“现在都叫远程治疗,大数据,就是厉害!”
作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14%以上的辖区,二七新村街道办事处提早感受到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管理压力,应群众之所需,二七新村街道建立了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标准,以解决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先后获得“山东省敬老模范单位”、“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随着老龄化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新形势下,国家对养老助老服务提出新的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养,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如今,二七新村街道办事处将创新型养老服务行动转向了“互联网+”。
镜头一:社区为依托的家门口的一站式养老服务
二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71岁办理体验卡的周广利:“就在我们家楼下啊!以后来做保健太方便了!”
周广利在日间照料中心门口犹豫要不要进去
周广利当场注册成为日间照料中心会员
3月5日下午14:30,记者到达二七新村街道办事处康乐日间照料中心的时候正见到一位老先生站在门口,他犹豫的往门里看。“这里是干什么的啊,是饭店吗?”他在前台了解到这是今年新开的一家养老服务中心后立刻就笑了,“是吗,就在我们家楼下啊,太好了!”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过智能养老服务设备、娱乐设施、阅览室后,不到5分钟的时间,立刻登记签字给自己和老伴儿分别办理了一张体检卡。
周广利
“姑娘,看见了吗,就这个11号楼,就是我们住的地方,太近了!太好了!以后我把我的那些‘山友’也都叫过来。”记者询问后了解到,这位老先生叫周广利,就住在这里的梁南小区。他表示,人老了之后就自己找乐子,去爬爬山转转文化市场,在英雄山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爬山的“山友”,“这里体验一天才一块钱,给他们说,他们肯定也高兴!”
镜头二:“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为老人送上“定心丸”
85岁“享受”中频治疗保健的王学仁:“我现在天天都来,我们这个年纪也能享受到高科技了。”
作为见证二七新村街道养老服务发展的当地居民,王学仁是办事处日间照料中心的忠实“粉丝”。“在陈庄社区的时候我就经常去,现在梁南社区这边设备更齐全了,我就又跟过来了。”王学仁表示,自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腰椎颈椎都有问题,“一身都是病”,前一段时间不能走路,通过专家建议,在家中保姆帮助下通过远程康养仪器做辅助治疗,如今能走几百米。“感谢咱们党中央的大力支持,还有我们基层的创新落实,咱们的养老事业肯定越办越好!你们以后呀,最好各个小区门口都建一个。”
睡眠质量数据通过远程医疗服务传递给山东医科大学专家进行分析
该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张燕对王学仁一直使用的睡眠仪、中频治疗仪等设备进行简要介绍,“我们的设备和检测数据是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专家进行远程对接和数据分析,我们会对这里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专家通过定期体检和数据反馈会及时对老人进行助老服务指导。”
镜头三:日间照料中心成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精神慰藉
身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张知艳:“腰疼,我要来坐坐。”
“大姨,您多长时间来一次?”记者问。“腰疼,我要来坐坐。”张知艳答。记者从带张知艳来的儿媳妇儿口中得知,张知艳虽然已经有些老年痴呆,但还是会记得定期到日间照料中心坐一坐,也比较喜欢这里的智能化设备。
张燕表示,日间照料中心在硬件上是一个一站式智能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在精神上是一个老人的慰藉。二七新村的智能居家养老就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智能养老服务平台为支撑,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专业服务队伍和社会资源打造的平台,助力老人实现远程医疗、智能居家养老,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质。
镜头四:老有所乐的“助老”式养老
享受负离子保健的刘淑英
平均年龄80岁的“小姊妹儿”:“我们是在服务中心认识的好朋友。”
龙敦兰(左)和刘淑英(右)
“每次我使用这个负离子设备后,我都跟我家老头子讲,这就和做了面膜一样。”记者走进智能养老设备前,正在“保健”中的刘淑英主动搭话,并向记者介绍了她在这里新认识的“小姊妹儿”——85岁的龙敦兰女士,“以前我们住在一条街上都不认识。”
“我身体可好了,什么毛病也没有,来这儿就是喜欢这里的环境,我们有四个姐们儿天天一起过来做做保健、聊会儿天。”龙敦兰笑着说。
日间照料中心进门处的“家”
日间照料中心棋牌室
二七新村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王炎秋表示,社区里有很多上年纪的居民平时喜欢聚一聚,街道办事处为老人筹备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打造养老服务站、组织文娱活动等,不只是为了市民老有所养,更是为了让老人感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