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青年记者走基层|用邻里社区情温暖失独家庭

2019-03-22 14:11:15 来源:舜网

作者:王旻

责任编辑:李欢

  【编者按】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新时代对新闻记者的嘱托和要求。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推出的“承诺在基层,亮剑在一线”百名年轻记者实践锻炼活动,顺应了时代召唤。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每月将从济南日报、济南时报、都市女报、当代健康报、人口健康报、舜网、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五报一网一端”中选派8至10名采编人员,深入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长清、章丘、济阳、平阴、商河10个区县及高新区、南部山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街道办事处或产业园区,进行实践锻炼。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开设“青年记者走基层”专栏,通过全媒体报道方式,多角度、多平台呈现来自基层、带着民生温度的新闻报道,让我们通过报道一起感受和触摸新时代的伟大变迁。

百名青年记者走基层|用邻里社区情温暖失独家庭

  “大爷、大姨,在家吧?一会儿去您那一趟。”放下电话,魏家庄街道办事处卫计科负责人姚志珺和馆驿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刘清,便直奔了孙汇璋老人家。

百名青年记者走基层|用邻里社区情温暖失独家庭

孙汇璋被授予山东省第四届道德模范称号

  孙汇璋今年78岁。1975年的一天,孙汇璋在路上捡到一名刚出生的弃婴,他和妻子张均贞为了照顾重度残疾的养子,决定不再生育自己的孩子。几十年来,夫妻俩四处求医,精心看护,但2013年瘫痪在床、四肢溃烂的养子还是离开了人世。年届七旬,老两口成了失独老人。

  “大爷,您最近身体还好吧?”“年纪大了,净是病,腿脚也不好,最近出去得少。”刘清告诉记者,孙大爷2014年搬来馆驿街社区,老两口身边没有子女照顾,街道和社区逢年过节都来看望他们,平日里也经常通通电话,嘘寒问暖。“大姨,咱社区服务大厅有轮椅,可以借用,用着的话跟我们说就行。知道你们不愿麻烦人,有事给我们打电话啊……”

百名青年记者走基层|用邻里社区情温暖失独家庭

  “您最近又画画了吗?”刘清问。“画,我自己跟着电视上学。就是年纪大了,没法再给社区做什么了。”刘清说,前些年,孙大爷还给社区的老年人开设过公益书画课,教大家画国画。平时大爷爱好广泛,大姨把家里收拾得干净利落,老两口心态和状态都不错。“政府对失独家庭有补贴,街道和社区对我们帮助也很多。社区办的手机培训班,我去学了,现在基本的操作都会了。”孙汇璋说。

  截至2019年3月,魏家庄街道辖区内父母年满49周岁的计生特扶家庭有22户31人,按照失独父母610元/人/月,春节500元/人、中秋500元/户的标准,上年度街道共发放扶助金38万余元、节日慰问金4万余元,街道还为每一个失独父母办理了“生育关怀·失独及残疾计生家庭意外重疾团体健康保险”,让失独家庭多一道保障,为失独家庭优先签约“家庭医生”,让他们享受到更具体的社会服务。

百名青年记者走基层|用邻里社区情温暖失独家庭

  姚志珺介绍说,失独家庭是一个计生特殊群体,除了经济上的帮扶,还需要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平时用心用情关怀,给他们更多精神上的抚慰。“平常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了解一下最近的情况,问问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帮助。失独家庭较为敏感,也要格外注意方式和分寸,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据了解,魏家庄街道对辖区内失独家庭建档立簿,一人一档,一户一档。每逢节日,街道计生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逐个上门走访慰问,平时组建了以计生协会志愿者、爱心人士、社区能人为主的帮扶小组,积极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扶活动,帮助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走出家门,重新回归融入社会。

作者:王旻

责任编辑: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