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3岁的王治兰是济阳区新市镇红庙村人,她是村里公认的“好婆婆”。
王治兰是个苦命人,但也是个心胸豁达的人。她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天生聋哑,在80年代大儿子是她最好的帮手,在王治兰43岁那年,大儿子因一次意外去世。悲痛伤心过后,面对丧夫的儿媳,她一边安慰儿媳,一边照顾着大儿子留下的两个年幼的孩子。但看着整天沉默寡言的儿媳,王治兰心里也不是滋味,她想儿媳还这么年轻,得再给儿媳说一门亲事。在做通了自己丈夫的思想工作后,又开导儿媳,最终在她的促成之下,儿媳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了却了王治兰的一桩心愿。她说:“当时儿媳还那么年轻,咱不能耽误了她,你看现在儿媳不也过得挺好。老大的闺女现在也有娃娃了,我现在可是老奶奶喽。”
王治兰虽已年至古稀,但她在家也从来不闲着。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几乎每天做是必做的事情。在农忙时还会去田地里铺水带灌溉农田,背着十几斤的农药喷雾器去给作物除虫害。由于劳动强度大,她曾大臂韧带受伤,时常疼痛不已,然而她从没有对家人和邻里提起过。当记者问到王治兰都这年纪不在家享清福,还干这么多体力活时,她回答:“这在家干啥,我身体板还可以,能干的活就自己干,有些活让别人干我还不放心呢。”
跟王治兰一起生活的二儿媳妇说:“婆婆经常把我手里的活抢走,我们这么些年从没红过脸,遇到事了就商量着来。而且这左邻右舍都愿来找婆婆聊天,她还经常开导别人。”在问到王治兰如何做一个好婆婆时,她说:“人和人之间哪有什么矛盾呢?咱年纪大了,和年轻人在思想上肯定有差异,不能用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们。凡事多想想他们是怎么想的,就不会有矛盾了。儿子、媳妇、孙子都是自己的亲骨肉,都是一家人。况且等我不能动弹了还指望儿媳妇照顾。”
红庙村村支书张丽说:“王治兰不仅操持着这个家庭,对村里的事情也无私奉献。在93年村庄进行规划时,原村书记打算把村庄大街重新修整拓宽。王治兰的老宅正好在拓宽路上,她知道后非常支持村里工作,第一个拆了自家房子,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我们村没有人不认识她,她乐观的生活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