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14日讯 济宁市梁山县小路口镇刘灿东村是一个紧邻黄河的小村庄,最近的地方距离黄河不足百米。“被黄河水追着跑”是滩区人难以磨灭的记忆。赶上汛期,泛滥的黄河水会侵蚀滩区的房屋、田地、养殖场......村民为了对抗水灾带来的贫困与不幸,选择拉土垫高房台。经年累月,越垫越高的房台,是村民与黄河相互依存又相互抗争的见证。
要想彻底摆脱黄河滩区百姓的贫困与抗争,必须实施整村搬迁。在距离刘灿东村约5公里处,新小区正在建设。
今年9月,包括刘灿东村在内的12个村子,共11350人将搬入新居,漂亮的小楼房配备了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人均居住面积超过40平方米。
为了记录搬迁历程,山东广播电视台纪录片摄制团队李志欣、王翯、王法智、陈心组成四人小组常年驻村蹲守,见证一个滩区村庄的蜕变。
1月6日,闪电新闻记者赶到刘灿东村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当晚,摄制组因为拍摄任务赶往了他们口中亲切的“王冬英大娘”家。
原来,摄制组在拍摄中遇到了一个麻烦:一位一直跟拍的纪录片主角不愿意配合了。“她烦你们了。”王冬英笑着说。领队李志欣握着王冬英的手,希望王冬英能够出面说和一下。编剧王翯也笑着请王冬英去“套套话”,有什么小疙瘩都解开来。最终王冬英答应了做这个中间人。
这天晚上,在一户人家外,有一些村民在围坐着烤火。记者和摄制组也融入到这个小圈子内。突然,有位村民不小心摔倒,有人便打趣道:“还没过年呢!”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李志欣说,在村里待了一年,与村民们总爱开个玩笑,拉上几句家常,这样也为拍摄打好了基础。
“围着火聊天的,你在那儿一开始他可能不愿意说话,时间长了,也许就把你是谁给忘了,就聊起来了。这个时候往往你就能抓到一些好东西。”
随后,记者跟随摄制组回到住处,才发现摄制组住在一个村民家里。这家院子的主人搬去了县城,把房子留给了摄制组。
平房内没有暖气,虽然开着空调,但温度还是很低。摄制组四人一边整理着设备,一边合计着明天的拍摄。
按照拍摄计划,他们还需要一个雪地行走的镜头。而正好预报这几天有雪,而那位不太配合的主角明天也将到村里来,必须要抓住这次机会,完成这位主角的重头戏。
第二天,李志欣、王法智、陈心三个人一直等到中午,也没有等来主角,却等来了前去打探情况的王翯打来的电话。
“什么?斗羊的啊?好,陈心,准备设备拍斗羊的去!”王法智听到电话立刻起身,“我们现在就过去。”
结果,尽管摄制组急急忙忙赶路,最后到达现场时,斗羊已接近尾声,一个精彩的现场也没拍到。
李志欣告诉记者,在长达一年的拍摄过程中,这都是常事儿。
现场不等人,还不是最大的挑战。李志欣说,现在纪录片拍摄最难的,是人人都在玩自拍。
“现在都在玩抖音、微信什么的,你往那儿一站,他们就知道你在拍他。要么就躲,要么就演。”
这无疑给讲究真实的纪录片带来了挑战,考验着四个人的拍摄功底。
“要想达到记录的目的,拿捏好拍摄时机和火候是关键。”李志欣说, “就你看能不抓住每一个细节,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就会是一个别的走向。”
最不怕镜头的人是村里人称“二叔”的刘传俊。年轻时,刘传俊曾经历数次黄河洪水带来的灾难。
“以前基本上是一两年就淹一次。那会儿连吃的都不够。2003年,黄河的水上来,把我的猪场淹了,那时候真头疼。养殖业出现这个情况你全家都得破产。”
正是因为曾饱受洪水困顿,村里很多人像刘传俊一样一直渴望尽快搬到新社区。目前,刘灿东村新小区楼层已经封顶,距离搬迁的时间也更近了一步。
而刘灿东村只是黄河滩区众多村庄的一个缩影。从“96 · 8 ”洪水到1999年年底,山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黄河滩区群众搬迁。2003年秋汛灾后重建时,山东再次启动移民迁安工程。而根据2017年国家颁布的《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山东将在2020年完成对60万滩区居民的搬迁安置。
以后的日子里,滩区居民无需再垫高房台, “被黄河水追着跑”的艰辛将成为过往。等待他们的,是安心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李志欣说,他们想把这里最后搬迁的历程记录详尽。摄制组四个人每人都是身兼数职:领队兼着编导、摄像加司机,王翯是编剧场记兼助理,王法智负责摄像兼技术,陈心是助理兼大厨。即便有大厨在,一日三餐基本上是面条就咸菜。
即便如此,村里生活条件的艰苦,对他们来说仍旧不算事儿,记录拍摄的压力才是。
“拍摄的时候生怕落下什么东西。”李志欣说,“今天如果是我们有的拍,我们特别开心,而且特别有干劲。拍摄对象不让拍了,或者是跑了、躲开镜头了,那就很难受了。”
结束采访的第三天,四人期盼已久的大雪如约而至。
李志欣给记者发来微信,说跟拍的主角之一工作做通了,主角雪地里的场景也拍摄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