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济南青年画家楚天宇新书《小刺猬与她的玫瑰》签售会在山东书城举行,活动中,楚天宇与大家分享本书的灵感来源,她的诗与画正如灵魂与躯壳,共同构建了独特的艺术呈现。
“小刺猬”长成了玫瑰
小刺猬和玫瑰?两者有什么样的故事?很多读者在拿到这本书时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
在访谈环节,楚天宇为大家解开了书名背后的谜底。“我父亲是‘背包客’,小时候常常跟着他游走山林,那时没有专业的行头,常有杂草的种子和芒刺扎到我的衣服上,像极了浑身带刺的小刺猬,也就是从那时起有了外号‘小刺猬’。上学后,面对课本和现实,我常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反思或疑问,老师也觉得我性格比较出挑,像小刺猬。老师曾问我刺猬和玫瑰的不同?老师说,虽然两者都有刺,但玫瑰可能会更让人喜欢。如今,26岁的自己成为了‘小刺猬’时期梦想成为的‘玫瑰’。对于这本书来说,玫瑰是我,小刺猬也是我。”楚天宇说。
如今的楚天宇,可能有小刺猬的“刺”,还有玫瑰的“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对她来说都是成长的印记,这是个性的彰显,也是她艺术灵感的源泉。正如该书中《沉浮黄粱录》一篇所说:花季常在,云雨常来。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着不同的心境与想法。过去那个敢爱敢恨、从不低头妥协、旁人眼中孤傲清冷的少女,也许从未想过,未来的某一天,她也会愧疚于过去的决绝。
而日夜交替,时间流转,“无论往昔与未来,我始终仅仅是想要无悔地做我自己。”
诗与画的艺术“互译”
2011年,13岁的楚天宇远赴美国留学,18岁考入美国迪堡大学攻读传播学和工作室艺术双专业,22岁进入美国顶尖设计院校普瑞特设计学院攻读硕士,其间还曾赴捷克游学,精通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且擅长古筝、长笛......
在这样多元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楚天宇有着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敏锐观察,并善于用艺术形式记录。《小刺猬与她的玫瑰》正是记录了作者在异国他乡的求学之旅中,对多元文化的深刻洞察与感悟,展现了她在文化碰撞中汲取的灵感与思考。“13岁出国后突然接触到大量的文化、信息,什么是‘好的’‘对的’,需要我去思考和甄别。这个过程正是我不断自省、内化的过程,最终以诗、画的形式去不断探求,不断自我博弈、自我和解。”楚天宇说。
值得注意的是,楚天宇的新书将诗与插画相结合,且以同期文图的形式呈现了她自2012年至今,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所思、所感、所绘,其中不乏对重大人生节点的诗画呈现。“我在捷克完成了长达半年的游学实习经历后,写下了《沉浮黄粱录》。之所以认为捷克游学是我目前人生中重要节点,是因为这段经历完全隔离开我所熟悉的人物、环境和社会。彼时,我仅作为我自己,以新闻专业实习生的身份去观察、感受更加真实的世界,在那之后我能感受到自己能更好地包容,与他人共情、与世界共情,精神世界更加立体和饱满。”楚天宇回忆。
关于画作,楚天宇提到2013年第一幅插画,“之所以偏爱,是因为它比起后面所有的插画来说,在构图、笔触等方面那么成熟,情绪感偏重,略有‘叛逆感’。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是我第一次画出这样的风格,也是第一次自我风格的诞生,是起点。”
文学与艺术创作将继续更新
18岁的楚天宇考入美国迪堡大学后,攻读传播学和工作室艺术双专业,开启“跨界”人生。在这一阶段,她开始系统地学习、输出画作,个人风格也逐渐展现。
通过多元环境的熏陶和系统专业的学习,楚天宇的文字中有对传统经典和国际经典的融合表达;画作风格当代化,色彩鲜明,情绪浓郁。提到作品特点和风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馆学术研究部主任郭振宇表示:“作者的思想体系非常完整,很早就意识到生命本体问题,且发出不断追问和探寻,这是很难得的。同时,她到了世界大花房,像一只蜜蜂一样勤劳采蜜,博采众长。此外,从三维空间来看,她的作品可能很抽象,实际上从多维的体系,融合所有信息会发现这里是生生不息的世界。”
在济南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孙文韬看来,楚天宇的作品中彰显了泉城文脉的诗性精神,她的作品冲破了很多藩篱,将自己的心灵景观置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之上,打破了很多约束和框框,如果在更广阔的视野上来看,这样的绘画形式和绘画形态以及她对诗作和画作的联系是一种未来,那么未来已来。
绘画风格的变化发展是一个画家成长的缩影和未来的方向,“图像更能传递给人信息,相比单纯文字有着更加直接的超越。未来,我的文学创作、艺术创作都将继续更新,期待与更多人产生情感共鸣。”楚天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