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养老专业本科生入行 全国有二十余所本科院校开设专业

2024-04-14 13:36:39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责任编辑:李欢

  2020年,因看好老龄化下人才需求的增长,莫德玉报考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那时,他以为读这个专业只能成为一名护理员,但并非如此。

  在众多大专院校已经设立养老专业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2019年10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鼓励引导普通本科高校设置家政学、老年医学等养老相关专业。2020年9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山东女子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设立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并招生的本科院校。此后三年,陆续有二十几所本科院校加入这一行列。今年莫德玉和其他32名同学将成为全国首批养老专业本科毕业生。

  4年的学习和实习中,莫德玉逐渐认识到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并非简单地培养护理员,而是侧重于培养管理型人才。在今年春招季,他的同学更多地将简历投向了街道办事处、养老行业协会和大型养老机构的管理岗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罗娟说,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在设立之初就明确了定位,即在公共管理门类下,兼顾工商管理学科属性,该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养老机构职业经理人、社区养老规划师和个人养老咨询顾问。

  此前,缺少兼具管理与护理知识的人才几乎是每家养老机构在扩张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难题。泰康之家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徐晓欢表示,十几年前泰康刚投身养老行业时,主要从酒店、物业、医疗等领域引进管理人才,再通过内部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将他们培养成养老社区的管理人员。

  3月19日,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组织的一次专场招聘会上,30多家养老机构为33名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了120多个岗位。徐晓欢也参与了这场招聘会,她对其他养老机构负责人说:“学校每给一家单位‘发’一个养老专业毕业生,就会有一个单位招不到人。”

  然而,作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莫德玉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如何挖掘并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化;如何培养并发挥养老专业本科生的优势,尚待学生、学校、机构的不断探索和完善。

  市场需求火热

  在筹备3月19日的专场招聘会时,罗娟的心情既期待又夹杂着不安。一方面,她担心养老机构并不了解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另一方面,她又坚定地认为市场对养老专业本科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最终参与这场专场招聘会的企业数量,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

  过去,很多传统养老机构的服务团队构成相对单一,几位管理人员和护理员就足以支撑机构的日常运作。护理员年龄以40至50岁为主,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但自2013年养老服务业元年开启以来,养老机构的规模迅速扩大,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

  徐晓欢表示,当下,养老机构服务的老年群体范围越来越广。老人对活力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的服务需求不尽相同,这也催生了社工、运动指导师、文娱活动师等岗位,这些岗位在传统养老机构中并不常见。为提升机构的服务品质,养老机构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以及人才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对具备专业素养的养老本科型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在今年的校园招聘中,泰康之家的招聘团队明确向应届生介绍了晋升渠道,并告知养老机构将采取导师制度,以帮助他们完成从普通员工到主管,再到经理的成长路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老龄化程度正不断加深。2023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1.1%。自2000年至2021年,中国已从老龄化社会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为应对这一挑战,多地政府已开始出台政策鼓励本科院校设立养老相关专业。例如,2023年11月,山东省民政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支持院校设立养老专业,符合条件的给予80万元—100万元奖补。同时,为拓宽人才队伍来源,对入职养老服务机构的院校毕业生,给予1万元—2万元的入职奖补。

  罗娟对未来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她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家庭结构的日趋小型化以及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养老市场必将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和护理员。但应届生进入养老行业时,必须有爱心且不能急功近利,只有这样才能够理解老人的实际需求,并做好管理工作。

  兼具服务与管理

  从大一开始,莫德玉每年暑假都会在上海不同的养老机构实习,并且很多时候他都需要在养老机构的一线岗位上轮岗。这些实习经历占到了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学分的25%。

  在实际教学中,罗娟也会要求学生有一线岗位的轮岗经历。她说,学生必须掌握护理方面的知识,否则管理工作便无从做起。“如果管理人员都不知道护理员的护理流程是否正确,怎么可能管理好一家机构?”

  在招收与养老专业相关的本科毕业生时,泰康之家也会要求应届生到一线服务岗位轮岗锻炼。徐晓欢表示,泰康之家为居民提供“1+N”多学科服务模式,管家或个案管理师要与包括护理、康复、社工、文娱营养、后勤保障等N个专业团队通力合作。因此,想要成为一名社区的管理人员,即使个人在自己的工作条线上逐步发展成管理人员,也需要横向去了解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养老是一个既接地气又对综合能力要求高的行业,管理人员需要了解餐饮、医疗、文娱、心理干预等各个方面,因此无论学历多高,应届生都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到一线岗位上轮岗。”

  对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养老服务只是这门学科的基础。此前,一些大专院校也开设了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但仅一个“与”字之差,却让两者在教学上各有侧重。

  在申报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前,罗娟通过市场分析发现,专科院校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更侧重服务层面,主要培养的是面向养老机构的护理员;本科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的人才。为此,在长达四年的本科培养规划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养老机构的品牌化运营、长期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罗娟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培养三类人才:一是养老机构职业经理人,即未来的养老院院长、养老集团总经理;二是社区养老规划师,负责在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养老机构负责配置和优化养老资源,以满足辖区内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三是个人养老咨询顾问。

  目前,泰康之家主要给应届生提供双通道的发展路径:一是在专业化道路不断发展,比如从初级社工、中级社工,逐步发展到高级社工;二是在综合经营思维和管理能力上不断发展,逐步成长为部门负责人。

  从专业设置的角度看,目前开设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二十几所本科院校均将该专业归属于管理学门类。

  由于本科院校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更加注重管理层面,徐晓欢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她说,在以往招聘的本科实习生或应届生中,有不少人抱有只做管理,而不从事服务工作的想法。但实际上,即使员工做到一家养老机构的总经理,其工作依然带有很强的服务性质。“因此,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学生的自我认知,都需要明确一点:即使专业侧重管理,学生想要成为管理型人才,养老服务依然是最重要的基础。”

  待完善的环节

  2020年9月,林曼青进入山东女子学院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学习,那时她对养老机构的认知还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敬老院模式。

  大一的一门调查实践课彻底颠覆了她的看法。在多家养老机构进行参与式学习后,林曼青发现养老机构的设施环境、服务理念、服务活动项目,已经远远超出她的预期。那时她的感受是,养老行业比想象中更有前景、更有发展。

  尽管如此,在今年的春招季,林曼青和同学依然在犹豫是否进入养老机构工作。她说,目前养老机构虽然提供了不少岗位,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更倾向于进入养老领域的体制内工作或者考研深造。养老机构的工作前景更广阔,但挑战性也会很大。

  罗娟在今年春招中也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她发现,尽管学生们对养老行业有了更深刻认识,但仍有部分应届生在观望是否接受养老机构的工作。总体上,将近80%的应届生会进入养老行业。

  徐晓欢说,养老人才供需矛盾背后的根源问题在于社会对于养老服务行业的职业认同感不高。很多人会将养老服务简单等同于低端服务业,这种误解导致了本科生在就业时产生心理落差。因此,随着养老专业人才供给的逐渐增多,全社会需要加强对养老行业专业化和体系化的认知,同时本科毕业生也需要沉下心来,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罗娟认为,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未来需要进行标准化的体系建设。作为全国首批开设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之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最初甚至没有可参考的教材。为此,学校正在编写全国本科院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系列教材。

  罗娟说,目前已有二十余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但人才培养方案尚未形成国家统一标准,这需要本科院校加强合作,共建标准。

  据经济观察报统计,目前开设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主要以二本院校为主,尚未有985、211高校涉足此领域。

  对此,罗娟表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从2010年就在做养老服务研究,这为开设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奠定了基础。未来,如果高校也跟进开设此专业,一方面需要加强社会对养老行业的认知和教育,让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成为一个热门的报考专业;另一方面也需要高校提前进行布局和规划,为将来专业的开设打好基础。(据经济观察报)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