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花甲四姐妹“宝刀未老” 坚守小屋剃头刮脸36年

2016-12-28 07:32:36

来源: 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杨璐

责任编辑:田艳敏

济南花甲四姐妹“宝刀未老” 坚守小屋剃头刮脸36年

济南花甲四姐妹“宝刀未老” 坚守小屋剃头刮脸36年

  四姐妹(左起宴吉莲、袭普兰、刘素华、李玉芹)

 济南花甲四姐妹“宝刀未老” 坚守小屋剃头刮脸36年

  四人各自从家带饭,中午聚在一起分享。

济南花甲四姐妹“宝刀未老” 坚守小屋剃头刮脸36年

 盛水的还是老式铁皮桶 记者王锋 摄

济南花甲四姐妹“宝刀未老” 坚守小屋剃头刮脸36年

 理发店保持着较低收费,理发加刮脸10元。

  26日,雪花飞舞,二七新村中路少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流。马路中段,一家门头朝北的梁南理发店,绿色的木制店门上翘起了皮,上了漆的门把手被磨得锃亮,店门的玻璃上贴着两排“理发”,单看这门脸,就知道这店有些年数。30平方米的理发小店,36年的不懈坚守,袭普兰、宴吉莲、刘素华、李玉芹,4名花甲老人凭着娴熟的理发手艺走到一起,直到现在。

  4个理发椅,已使用了36年

  推开理发店的门,一阵暖气扑面而来。大姐袭普兰今年63岁,她的三个好姐妹61岁。

  店面不大,也没装修,怀旧气息浓厚。“这些都是老古董,在济南很难找到这样的桌椅了。”李玉芹说,店里最大的物件是4个理发椅,从开店第一天稳稳当当放在那儿,已使用了36年。理发椅是上海牌,每个200多斤。粗壮的底座,厚厚的坐垫,虽然油漆有磨损,部分靠背有损坏,但一直使用。顾客排队坐的长椅,也用了三十多年。长椅是用棕红色木条和铆钉固定,至今还很稳固,没有松动。除此之外,店铺的木门、风扇、置物架都有二三十年历史。

  四姐妹保留着老手艺。理发、刮脸,用着原始的剃头推子和刀片,染发只染黑色,烫发只烫小卷。“来这里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理最普通的发型。”袭普兰展示了刮脸,毛巾放在热水盆里浸泡,然后敷在胡须处,在刷子上打上肥皂沫,擦拭在脸上,最后用刀片将胡子刮干净,“还用这种传统方式刮脸的不多了,不过老人喜欢。”

  店里人来人往,一位老者进门,四姐妹相互问了句“谁去”,宴吉莲接了手。“都是回头客,来了之后只需问问刮不刮脸,发型都知道怎么剪,也不需多问。”多年来,梁南理发店保持着较低收费,理发8元、理发加刮脸10元、烫发60元,赢得多个回头客。

  月入千元仍坚守,希望能传承下去

  1981年二七街道梁南居委会为服务居民开了这家店。“这里曾是国营的大商店,还卖烟酒副食。”宴吉莲说,梁南理发店那时只是梁南国营综合商店里的一小部分。20多年前,这里的平房成了楼房,国营商店关了门。在街道和居委会的协调下,在原来的地方留了30平方米让4人继续经营。

  “我们不是这儿的,但都是这儿的媳妇。”宴吉莲说,她娘家在仲宫,是家最近的,嫁过来后就在这上班,这是第一份工作。离家最远的是李玉芹,菏泽曹县人。25岁来到济南帮姐姐看孩子,经人说了对象,结了婚留下,“我没想到会留在济南,这一呆还30多年。当时照看的小外甥已四十多岁,孩子都快上大学了。”

  “我们全年只休10天左右,从年三十到初十。”每天她们早7点半打扫卫生,8点开门,晚6点下班。4人带午饭在店里吃,“我带一样,她带一样,每天吃好几种菜呢。”宴吉莲一脸骄傲,“我们这些年没红过一次脸,应该算是关系最和谐的小店了。”

  从当年风光无限的国营综合商店到默默无闻的老式理发店,四姐妹手上磨出老茧却没舍得放下手里的理发剪,每月收入仅千元也没想过关店。“在这里,我们多了几个亲如家人的姐妹,多了百十个相互关照的好街坊,这都是福气。只要我们干得动,这个店就会一直开着。”宴吉莲说,之前她们只想着理发也没考虑招学徒,现在想想有些可惜,如果有人愿意学,她们想把这份老手艺传承下去。

原标题:济南花甲四姐妹“宝刀未老” 坚守小屋剃头刮脸36年

值班主任:田艳敏

    新闻精选
下一篇

济南高铁朋友圈将有新朋友:2小时进保定 6小时到深圳

南北贯通京沪,东西畅通青聊,位于大十字路口的济南在未来四年内又将不断伸展,依托济滨、济莱、济泰城际铁路的修建,济南的“小米字”枢纽格局呼之欲出。以济南为中心的省内2小时旅游圈也将形成。记者粗略统计,到2020年,从济南乘高铁出发,2小时可到达省内所有5A级景区。

返回舜网首页 返回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