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芙蓉街南段,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名为金菊巷。巷名源于此街住过的一个名叫菊花的女人的传说。这条长不过百米的小巷诞生了鲁菜馆燕喜堂饭庄、咸宜钱庄和英华斋装裱店等济南老字号。
菊花巷东头第一个院落,门口上方挂着“燕喜堂老宅”字样的牌匾。燕喜堂老宅由两座三进四合院组成,金菊巷1号为东院,是主人住宅,3号西院为店铺,共有18间营业室,同时可容纳200人就餐。燕喜堂创建于1932年3月,是一家著名的鲁菜馆。燕喜堂创始人赵子俊对菜品质量和特色要求很高,在烹饪技艺上追求典型的老济南风味,以清汤、奶汤等汤菜见长。凭着童叟不欺、经验有方,燕喜堂很快便跻身济南四大鲁菜馆。
紧挨着燕喜堂的金菊巷5号,建筑保存较为完好。5号院正门为青砖黑瓦的门楼,拱券上还有象征“五福临门”的5只石雕蝙蝠,上方石匾上雕有“咸宜”两字。现在这里是一家私家菜馆。据了解,上世纪40年代,利元和金店主人纪博汀在现在的金菊巷5号和7号院盖了自己的宅院——咸宜,这也是整条巷子中建筑最精美的建筑。
小巷原还有一家英华斋装裱店。据了解,1913年英华斋创始人白少杰从北京荣宝斋学艺回来,在金菊巷开了此店。当年,著名画家黑伯龙、金棻等书画家都是这里的常客。
现在金菊巷1、3、5、7号院门口都挂了一块牌匾,上面写有“济南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金菊巷燕喜堂及传统民居”。漫步金菊巷,已经看不到英华斋装裱店的痕迹,燕喜堂于上世纪50年代搬离了金菊巷,纪博汀后人也搬离了咸宜宅院。虽然距离芙蓉街一步之遥,这里却像另外一个世界,安详静谧,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昔日曾繁华与热闹。也许从这些牌匾、从古朴的青砖黑瓦、从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石板路上,还能体会到济南老街的韵味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