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26日,中秋节,大观园商场开业。据资料介绍,出资人为当时的山东都督靳云鹏,他原本想仿照上海“大世界”的形式,将这一带办成无所不包的娱乐之地,因此以《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命名。
与其说是大观园商场,倒不如说是大观园商圈。在这里,不仅有服装店、钟表行、杂货铺等林林总总的店铺,还有剧场和书场。比如济南第三剧场、济南新新舞台、济南四面厅茶社、济南民生戏园、济南连升舞台等,可谓“大观”。当时正是济南“曲山艺海”热闹的时候,大观园商场不仅满足了彼时济南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还是人们追求文艺精神生活的好去处。
据悉,在济南商业版图中,曾有“五朵金花”,分别是人民商场、济南第一百货、济南百货大楼、山东华联商厦,以及大观园商场。在时代变迁和新商业浪潮的冲击下,五朵金花各有命运,大观园商场也曾经历过负重难行的时期,但它从未退出过济南人的商业生活。昔日的大观园商场如今已是欧亚大观园,名字的改变并未影响它在老济南人心目中的位置,它仍然是迄今济南最老的“老字号”商场之一,是老济南生命中的一部分。浮沉近百年,大观园一带至今依然是济南地标式商业中心。这里藏着纯粹的老济南味道,相声、美食、古玩应有尽有,这里也有新济南的风尚,展现另一种济南节奏。
大观园商场诞生自济南开埠之后,彼时的济南商业已经相当成熟,除了各种商场店铺,还成立了商会。1905年,济南商务总会成立,旨在“联络商情,启导商智,保护商业”。1911年,商埠商务分会在经二路纬五路一带成立。1914年,它们分别改称为济南总商会和济南商埠商会,直到1932年,济南市商会成立,一城两商会的情况不再。成熟的商会组织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1925年“五卅运动”中,济南两商会致电北京,要求严加交涉,平民愤、维国权;1932年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济南商会募款慰劳前线将士;1936年绥远抗战时期,济南各个商业组织向北方前线捐助手套、毛袜。济南解放后,济南商会号召各业户恢复生产,开门营业。
今天的济南商业之花绽放得千姿百态,各种高大上的商业综合体接连拔地而起。回看近百年前的大观园商场,已是恍如隔世。但仍然感谢有这么一座地标式建筑,勾连古今,提醒着我们记住那段鲜活的历史,提醒着我们不忘今天的繁华并非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