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市南部山区的柳埠地区青山绿水之间有一座神通寺,据说,早在隋唐时期,这里就是整个山东地区的佛教中心。神通寺历经1600多年,几度兴废,至今尚保存下来众多闻名中外的珍贵文物,如千佛崖造像、龙虎塔、九顶塔等,成为专家研究历史文物、佛教文化、雕刻艺术、建筑艺术的丰富的实物宝库。千佛崖造像(含龙虎塔、九顶塔)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崖
千佛崖造像被誉为“初唐佛教明珠”,位于神通寺遗址西北方向的白虎山山腰。造像区高数十米,长60多米,现存佛像240多尊,造像题记46则,是唐初60余年内贵族、宅民、僧侣等为父母、兄妹、儿女"祈福"而造。历经千年的石刻造像如今依然保存相对完好,其中有些彩绘还能依稀可辨,非常难得。千佛崖造像内容及形式均很简单。除两龛倚坐佛像外,其他均为结跏趺坐阿弥陀佛及释迦牟尼佛。佛像最大为2.8米,小的仅数十厘米,但雕琢均十分精湛、细腻。千佛崖造像为典型的唐代造像风格,造像中大多面相半圆适宜,眉清目秀。造型构思之巧,雕刻刀法之精,艺术造诣之高,为古今人士所称道。
龙虎塔
龙虎塔位于神通寺塔林的南侧,与四门塔隔谷相望,因塔身雕有龙虎而得名。龙虎塔为砖石结构,高10.8米,方形。塔身由4块石板筑成,雕有四大天王、迦叶和阿难、佛、菩萨、飞天、龙虎、云等。每面石板中央各开一宝珠券门,塔身内方形石柱上各雕盘龙、佛像、飞天等。塔檐用砖砌筑,仿木结构重檐,檐下有双跳华拱承托,上置覆莲、项轮、宝顶为塔刹。龙虎塔整座建筑造型优美、刻工精细、富丽堂皇,显示了盛唐造型雕刻艺术之精华,为我国稀有古建筑。据考证,龙虎塔下部的石砌部分建于唐,而上部砖砌部分建于宋,唐建部分华美壮观,而宋建部分简洁得多,这似乎也能映射出龙虎塔在历史上的兴衰。
九顶塔位于济南柳埠南灵鹫山阳九塔寺内。因其塔身一塔起而九顶出而得名。其始建于唐朝,为单层砖塔,高13.3米,基呈八角形,单层砖塔,为水磨对缝砌筑而成。塔的刹部结构处理奇异,在塔檐上端各隅角处,筑有方形3层小塔8座,高2.84米,中央筑有中心塔,高5.33米,形塔林式塔顶,故名九顶塔。该塔造型华美,国内罕见,日本出版《世界美术全集》称该塔:“匠意纵横,构筑奇异,其它无能及”。